鲁粮发〔2024〕5号 各市发展改革委(粮食和储备局),鲁粮集团: 为进一步提升地方粮食储备承储企业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根据国家粮食和储备局《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仓储管理规范化指南》和《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省局决定开展粮食储备承储企业仓储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以下简称“提升行动”),现将《全省粮食储备承储企业仓储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4年7月17日 (主动公开)
全省粮食储备承储企业仓储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主体定位。注重系统治理、长效治理,以企业为主体,以实施规范化评价为抓手,聚焦“人粮仓”关键环节,着力抓好储粮安全、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完善制度抓规范,设施改造促发展,强化培训提素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安全第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强烈意识,坚守储粮安全、质量安全、生产安全三条底线,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谋发展,不断形成人人关心安全、重视安全、追求安全的良好氛围。 坚持保护优先。落实国有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制度,加大保护力度,改善设施条件,提高仓容完好率,提升储存能力,满足“优粮优储、优质优价、分类储存”需求。 二、主要目标 基础管理明显加强。在解决地方粮食储备承储企业仓储管理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度进一步健全,流程进一步优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先进技术有效应用。仓储管理体系更加系统高效,符合绿色储粮要求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得到有效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对管理提升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规范水平全面提升。实施“规范管理提升、设施设备提升、总体安全提升、人才队伍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粮食仓储管理进一步向“制度体系化、储粮绿色化、设施现代化、管理智能化”转变,实现一年见效、两年巩固、三年全面提升的目标,推动规范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 开展规范管理提升行动 1.库区规范管理。以“保障安全、绿色发展、突出特色、保粮爱粮”为主题,对库区环境进行整体提升,适当美化、合理绿化,展示企业文化,在库区步道、入仓爬梯、仓内作业平台等方面突出人性化设计,树立良好形象。规范库区管理,分区合理化,仓储区、辅助生产区及生活区之间用绿化带、道路予以分隔;库区道路建设合理,路面宜采用水泥混凝土,标识标线清晰,消防通道、排水沟渠通畅;标志牌、标语内容正确、格式统一、用语规范、书写清晰、张贴整齐;仓房外墙粉刷干净,颜色格调协调。 2.完善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一规定两守则”及《山东省地方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梳理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系统、科学、实用的仓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账卡簿、出入库、粮情检查、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管理等业务管理制度,推进制度管人、管事、管储。加强制度的学习、宣传、贯彻,做到制度上墙、落地、入心,不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情况巡查,确保制度执行力。 3.严格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动粮情检测系统操作、机械通风操作、药剂管理、设备管理使用与维护等作业流程、技术操作规程更加细致、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开展业务,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施设备,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管控安全风险。 4.构建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与规范管理先进企业对标,明确差距和提升方向,细化措施,认真整改,以点带面,深入开展。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以制度和标准形式加以固化,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持续丰富、发展和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推动新的管理提升。 (二)开展设施设备提升行动 5.设施绿色提升。根据《高标准粮仓建设标准》《粮食仓房维修改造技术规程》《山东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与维修改造技术指南(试行)》以及优质粮食工程“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有关要求,按照节约、节能、高效的原则,合理选用保温隔热和气密材料,优化施工工艺,对库区内不适应绿色储粮要求的仓房升级改造,重点是防水防潮、保温隔热和气密改造等关键性能。升级改造库区消防、配电、防洪等安全设施,满足节能降耗要求,保障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库区关键位置(含仓内)实现视频全覆盖,并与省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6.设备功能提升。配备与收储能力相适应先进适用的仓储和检化验作业等设备,优化升级接发和清理工艺,合理确定进出仓设备组合、单组作业线能力和数量,推动环保高效作业。推广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推动粮仓分类分级管理,合理配备绿色环保的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科学储粮装备,提高仓储效能,降低仓储能耗。 7.智能管理提升。探索应用智能扦样、自动检化验、单仓智能化系统等智能化设备,逐步实现出入库、仓储管理、安防等系统的智能化操作,确保数据不落地、信息可追溯、远程可视化。探索实施“互联网+安全”智能化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时性。 (三)开展总体安全提升行动 8.实施绿色储粮。推广应用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储粮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实现保质减损、降耗增效。针对不同仓型,因地制宜选择应用机械制冷控温(谷冷机、仓储专用空调)、内环流控温和平房仓横向通风集成、生物防治害虫等绿色储粮技术,探索无药或低药剂量熏蒸,逐步实现绿色储粮全覆盖,推动仓储管理从数量质量安全向绿色生态安全转变。 9.强化质量管控。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地位,推进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完善内控质量标准,强化作业留痕管理,建立单仓质量档案,逐步实施全过程、可追溯的质量管控措施。加强质量检验基础能力建设,严把粮食入库质量,配备与承储任务相适应的检化验场所、仪器设备及人员。加强库存粮食质量监测,定期开展春(秋)季储粮安全普查,增强质量管控力度。 10.落实安全责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标准体系,推动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岗位、落到人员。 (四)开展人才队伍提升行动 11.强化党建引领。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加强基础保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精神,将生态、人本要素融入管理文化,比能力、比作风、比贡献,培育塑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统一标识、统一着装,凝聚团队意识,激发干部职工活力,打造企业优秀品牌。 12.推进科技兴粮。发挥新质生产力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围绕我省第四储粮生态区特点,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鼓励企业建立“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工作室”等制度,加快储藏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推广应用。 13.实施人才兴粮。大力开展粮油保管员、质检员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持证上岗,切实发挥涉粮高校等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坚持企业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实施激活优化现有人力资源、科学引入优质人力资源的“双轮驱动”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使用。关心关怀员工身心健康、职业发展,注重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和岗位技能培养,组织“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培养造就更多“粮工巧匠”。 四、工作要求 (一)组织实施。省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负责组织全省规范化评价工作,对省级储备承储企业进行评价(省级储备市县代储企业每年按不少于30%抽查),督导和抽查市县规范化评价工作。市级粮食和储备部门按照省局部署,统筹安排对市县级企业进行评价,汇总本市情况并上报省局。县级粮食和储备部门配合省市粮食和储备部门做好评价工作。 (二)评价方法。承储企业对照评价指标自评打分,粮食和储备部门对承储企业开展现场评价打分。基础项100分,加分项10分,总分110分;65分为合格、80分为良好、90分为优秀。 (三)评价安排。评价工作每年年底前进行,各粮食承储企业每年至少被评价一次。可将评价工作与相关检查考核以及平时业务指导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市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应于每年12月25日前向省局提交相关情况总结。省局将结合工作实际,适时对规范化评价相关指标进行动态调整。 五、保障措施 各市和鲁粮集团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以提升促发展,以规范保安全。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要把“提升行动”纳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增强对开展提升行动重要意义的认识,周密部署,积极推进。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组建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形成组织领导有力、岗位分工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加强工作指导,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载体,针对不同企业,强化分类指导。要及时总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组织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报道加强规范管理、推进绿色储粮、保障粮食安全的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营造学习典型、争当典型、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充分调动广大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将活动引向深入。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统筹利用粮食风险基金、商品粮大市(县)奖励资金,推动仓储设施改造提升。 附件: 山东省粮食储备承储企业仓储管理规范化评价表(2024版).docx
解读链接:【图片解读】《全省粮食储备承储企业仓储规范化管理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