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把秋粮收购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署安排,精心组织秋粮收购工作。局主要负责同志到青岛、德州调研督导,其他负责同志分赴菏泽、烟台等市指导工作。印发《关于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的紧急通知》,召开全省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视频会议,压实各级责任,细化工作安排。目前,山东各地扎实落实秋粮收购各项工作任务,全省粮食收购市场平稳有序。 【淄博】
一是高位推动,压实责任链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秋粮收购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调研三秋生产工作,分管领导带队赴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调研督导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工作格局。据统计,截至11月5日,全市已累计收购秋粮38946吨,同比增加34.63%。其中,玉米38946万吨,农户售粮进度已过4成。收购价格总体稳定在每斤1.11元-1.15元区间。 二是前置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组织开展秋粮产购调查,全市共落实收购仓容27万吨。深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秋粮收购企业开展“点对点”督导,现场协调解决收储企业在仓容、资金、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充分实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全市累计烘干粮食22万吨。联合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共同组织摸底全市秋粮收购企业情况,主动发布收购企业信息,保障售粮渠道畅通。启动秋粮收购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全市秋粮质量、收购价格及进展,引导农民均衡有序售粮。 三是强化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组建联合检查组,对全市各类秋粮收购主体进行全覆盖检查,重点关注售粮款支付、质价标准公开及粮食质量检验情况。针对连阴雨天气,对最新收获的玉米开展应急监测。组织开展新收获秋粮风险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一等以上样品占比80%。落实质量监管责任,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指标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泰安】 一是加强粮食安全监测。充分发挥市粮油质检中心实验室作用,指导培训粮食收购企业、农户做好日常质量检验检测。开展新收获玉米质量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一等以上样品占比87%。制发《关于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的通知》《泰安市超标粮食处置预案》,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压实责任,严防不合格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二是做好秋粮产后服务。统筹调度全市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及各类粮食烘干、仓储等设施资源,为农户提供粮食清理、烘干、储存等服务。10月16日,在宁阳举办“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编印“农户储粮十要十不要”宣传海报、明白纸等,宣传储粮技术,指导农户科学储粮。组织动员各县(市、区)利用国有粮食储备库闲置区域、加工企业空余场地以及基层文化广场、村委大院、闲置厂房等为农户提供粮食晾晒场地。 三是精心组织粮食收购。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鼓励支持国有企业和骨干加工企业带头收购。泰山粮食集团长城库区计划新增3600吨玉米储备,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全市各类收购主体累计已完成秋粮收购约40万吨。协调市农发行在粮食收购领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参与市场化收购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政策。在全市范围内摸排工业、饲料等粮食收购企业,将企业信息通过媒体公布,拓展农民售粮渠道。发挥全市33家国家、省级价格监测点作用,密切关注玉米收购实时价格,监测价格波动情况。 【德州】 一是统筹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听取粮食收购情况汇报并提出工作要求。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研究部署秋粮收购工作。组织全市粮食、价格管理系统召开全市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视频会议,建立秋粮收购周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全市秋粮收购情况。联合工信、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召开全市秋粮收购推进会议,共同研判秋粮收购形势,落实职责任务分工。联合工信、财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农发行等单位,研究起草不达标粮食处置方案,通过主流媒体公开36家全市用粮加工企业玉米需求信息,畅通售粮渠道。备足秋粮收购资金10亿元,保障秋收信贷资金需要。 二是纵向联动,加强产后服务。对全市158个粮食烘干网点烘干价格实地调查核查并提醒告诫,严防恶意抬高烘干价格;落实好粮食初加工用电支持政策,全市已有154家粮食企业享受惠企电价政策,每年可节约用电成本900万元。走访对接秋粮收购主体176家,引导其敞开收购,应收尽收;帮助收购主体对接市外工业用粮企业,做好不达标粮食的收购和销售。加大科学储粮指导力度,通过“线上宣传+线下走访”方式,发布“农户储粮十要十不要”“农户储粮专家说”系列科普视频,邀请国家粮科院、省农科院专家实地指导,普及科学储粮、烘干知识。开展粮食市场行情监测,稳定市场预期。全市入统企业累计收购新季玉米49.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0.8万吨。11月2日至3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发《山东德州:畅通收购渠道 稳定粮食市场》典型做法。 三是监管并重,维护收购秩序。开展新收获玉米质量调查,完成样品检验数199个,其中三等以上占比100%。深入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加大全市秋粮收购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加强舆情监测,畅通12325监管热线、政务服务平台等问题反映渠道,及时发现涉粮舆情苗头。截至目前,未发现涉粮违法违规行为和涉粮舆情,全市粮食流通市场平稳有序。 【聊城】 一是切实抓好质量监测。投入215万元购置专项检测设备,涵盖粮食不完善粒分析仪、多功能粮食真菌毒素检测仪等仪器,可实现玉米水分、生霉粒、黄曲霉素等核心指标的快速检测。开展2025年度新收获粮食质量监测,抽取玉米样品226个,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一等以上样品占比83.1%。 二是大力优化收购服务。协调农发行落实收购贷款资金2亿元,同步推动建立全市首支县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基金规模达660万元,由政府和企业按比例共同出资设立,有效缓解收储企业资金压力。印发《秋收期间粮食工作明白纸》,发布全市36家免费提供晾晒、装卸等服务的企业信息。各县区摸排梳理超标粮食收购企业信息,向社会公布16家饲料企业名单。鼓励粮食购销主体加强信息互通,开展价格协商、销售协作与运输合作,实现降本增效。 三是积极引导企业收购。今年全市政策性储备玉米轮换量为2453吨,已于10月18日通过双向竞拍方式顺利完成出库。面对新情况,粮盐集团发挥国企担当,由权属二级企业山东金富仓公司、东昌粮食物流公司分别启动玉米商品粮收购业务,预计收购玉米收购量超过10000吨,采取随购随销、短时存储等灵活方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售粮渠道。临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具有玉米淀粉生产线1条,目前每天消耗玉米约3000吨。积极引导企业在保证下游产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按规定放宽收购标准,水分由28%放宽至30%、霉变率由2%放宽至8%,最大程度接收当季玉米,实现24小时连续收粮卸车,增强区域粮食消化能力。
(供稿:淄博市发展改革委周敏、泰安市发展改革委朱绪梅、德州市发展改革委陈洪星、聊城市发展改革委王晓文 核稿、编辑:郑懿 审核:刘绪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