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第13020022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发布时间:2024-04-24 16:44   阅读量:

张长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粮食产后提质减损的建议》(第13020022号)收悉,感谢您对粮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结合职能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我省粮食产后服务情况

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聚焦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粮食储存、流通、加工模式,扎实做好节粮减损各项工作,着力再造“无形良田”,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投资9.2亿元,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仓容208万吨,高标提质升级大国粮仓引导适度加工,提高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节粮减损、效益增值双赢,探索绿色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017年以来,我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契机,根据国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两年共投资8.93亿,其中财政补助4.29亿元,建成280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将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为助推节粮减损、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取得显著成效。我局在全国率先印发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运营管理办法,指导各地通过购买粮食产后干燥清理设备、物流仓储设施、粮食质量常规检测仪器等设备设施,加强仓房维修改造,基本建成能力充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新型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据统计,项目建成以来,全省新增粮食烘干能力3.3万吨/天,清理能力2.5万吨/小时,覆盖区域内粮食产后损失降低约4个百分点,共处理粮食4500余万吨,节粮减损180余万吨,价值约45亿元,有力维护了粮食安全。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助推了节粮减损,保障了粮食安全,但从我省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来看,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服务效能仍需提升。虽然全省已基本满足主产区粮食产后服务需求,但粮食主销区,以及部分未开展项目建设的非产粮大县或产粮大镇,同样面临粮食清理、烘干、储存等需求,仍需加强粮食产后服务工作。服务中心建设投资大,回报率较低,多数建设企业规模较小,功能相对单一,只能从事简单初级的粮食整理业务,难以做到分等分仓储存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运营成本较高。我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建设烘干机153套,受环保等因素制约,当前烘干热源主要是天然气,运营成本较高。仓储企业烘干设施利用率低,完全市场化运营造成企业负担较重,主动投资烘干建设意愿较低。如个别地区烘干设备较少,一旦收获时遭遇连续降雨,将面临烘干能力不足问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强粮食产后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铸牢国家粮食安全基础。

(一)加大指导力度粮食产后服务作为粮食收获后的第一道环节,至关重要。鼓励支持非产粮大县、产粮大镇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巩固粮食产后服务既有优势,弥补短板不足,持续打造社会化、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二)提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全省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专家作用,从设施建设、设备运维、智能化和数字化升级、品牌建设、财务管理等方面,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集烘干、清杂、除尘、杀虫、仓储等于一体的粮食综合服务中心,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打造社会化、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三)降低运营成本。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2〕67号)有关要求,进一步梳理落实粮食项目建设、农业用电、财税等方面优惠政策,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及时购置烘干设施设备,提高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业务的积极性。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4年422

(联系处室:仓储与产业处

联系电话:0531-51761275

(主动公开)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