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这一周也是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和山东省反食品浪费宣传周。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山东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以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资源,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贡献了全国13%的粮油工业产值,彰显了齐鲁大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责任与担当。 《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行动,扩大‘齐鲁粮油’影响力”。山东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集聚助力、品牌营销赋能,培优做强粮食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展开全国粮食产业版图,山东占据重要位置:作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山东粮食产业规模大、门类全,潜力大、效益好,2023年,全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5659亿元,继续稳居全国首位。 粮食产业居于引导生产、衔接产销、保障消费、资源利用的中枢地位。近年来,山东以“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挖掘品牌价值、拉长产业链条,向品质化、品牌化要效益,多措并举推进粮食产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品种培优 从订单种植到专属基地 金秋时节,丰收画卷在希望的田野上徐徐铺展,黄澄澄的玉米、沉甸甸的花生,田间地头一派繁荣景象。 临沂市莒南县位于鲁东南鲁苏交界处,是“中国花生之乡”,也是“中国好粮油”示范县。该县花生种植历史悠久,境内多丘陵,沙砾土质通透性好,适宜花生生长,种出的花生个大饱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以上,年产量15万吨以上。 立足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莒南与中国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育种联合攻关,龙头企业与专家团队共建花生育种基地,打造了5个“百亩田”、4个“千亩方”和3个“万亩片”,试种各类花生品种30多个,并逐步选育“金胜”系列自主花生良种品牌。建立“花生产业人才共建联盟”,先后引进102名人才。通过龙头带动、项目推动和政企联动,联合全县38家规模以上花生加工企业,串联起院士工作站等58个科研和技术人才承接载体。与10余所科研院所合作主推高油酸花生品种、全生物降解膜等试验示范技术20余项,制定出台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20余项,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22处,全县花生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种植标准化率达85%以上。 由“市场有什么加工什么”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种植什么”,早已是山东粮食行业的共识。 德州地处北纬36度,是国际公认的“黄金优麦区”,出产的小麦颗粒饱满、麦香浓郁。位于德州夏津的发达面粉,是山东最具规模的面粉加工企业之一,年加工小麦近270万吨、生产各类食品20万吨。 广袤田野,一粒粒良种生根发芽,打下了坚实的丰收基础,这是发达面粉的小麦种植基地。企业研发制定了一套符合“发达标准”的原料质量检测体系,确保粮食源头质量。截至目前,发达集团已拥有6个研发小组,上百名专业性研发人员,与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山东省小麦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肯在种植端下足功夫的,还有“进窄门、走远路”的山东富世康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建立起优质小麦种植基地10万亩,统一种植济麦229、山农111、济南17等优质小麦。以高端育种为起点,打造了一条包含高端育种、订单种植、仓储物流、初加工、深加工、食品加工、餐饮商超服务等的小麦产业链条。 同样位于北纬黄金地带的滨州,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等粮食油料产量高、质量好。 万亩良种繁育基地是滨州中裕食品的“第一车间”。从一家面粉加工厂起步,中裕捋着小麦这根线,上溯下延产业链条,用20年时间打造了一条目前国内最长、最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作为全国唯一一家拥有自主育种能力的小麦加工企业,中裕成立了3支院士担纲的育种团队,建立了6.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自主繁育了12个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裕田麦126”通过国家审定,进入大面积推广种植阶段,亩均增收15%以上。 “裕田麦126”是品性指标能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优质高筋小麦相媲美的麦种,其蛋白质在15%以上,稳定时间在20分钟左右,非常适合滨州偏碱土地种植。 依托自主繁育的小麦良种,中裕推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管理模式和“三免一加”(免费供种、免费播种、免费收割,加价10%以上回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订单种植,优质小麦订单种植基地达到270万亩。 今年,滨州无棣县打造了占地800亩观食两用紫花芝麻基地,为全球首个观食两用紫花芝麻种植片区,其中,观食两用紫花芝麻是十里香芝麻公司与中国农科院油料联合选育的集观赏与食用于一体的芝麻新品种。 无棣县自古就有种植芝麻的传统。经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检测,无棣县土壤气候条件适合芝麻种植,种出的芝麻芝麻素含量是其他区域的3—5倍,香味物质丰富。结合优势地域,十里香公司建成了万亩芝麻种植基地,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共同选育了20多个芝麻新品种,其中2018年选育的高芝麻素、高钙耐盐碱芝麻新品种鲁芝1号、鲁引芝1号通过科技成果评价,项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品质提升 从产量“加法”到质量“乘法” 回望1949年,山东粮食总产仅为870万吨。从1978年到1987年,山东粮食生产进入快速增产阶段,1984年总产突破3000万吨。此后,1993年首次突破4000万吨,2014年突破5000万吨,2023年达到5655.3万吨,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5.5倍,已连续10年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连续3年稳定在5500万吨以上。 要吃饱也要吃好。近年来,山东力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存量、优增量转变。借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山东累计安排补助资金20多亿元,带动企业投入技改资金近100亿元,推动粮食加工技术进步和装备升级,延展粮食产业链条,丰富粮食产业经济业态,引领粮食产业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 质量提升,标准先行。山东省粮油检测中心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地理生态环境以及粮油产业特点,借助国家粮食标准质量中心、科研院所等机构力量,以高于国家标准为基准、以中高端产品为市场定位,先后制定发布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山东饺子用小麦粉》《山东高油酸花生油》《山东花饽饽》《山东煎饼》等团体标准13项,《山东饺子用小麦粉》《山东小磨香油》《山东浓香花生油》成功入围国家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全省粮食行业国家标准验证工作站达到4家,成立省粮食标准专业技术委员会,8家企业29项企业标准入选国家“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推动粮食产业发展向高端化迈进。 用标准统一质量,通过制定统一的生产、加工、储运标准,形成行业内的良性竞争。以莒南县为例,该县先后修订15个花生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加工标准,并制定完善出口产品国际标准体系,率先在同行业开展多种项目自检,目前已在全县30万亩花生基地、56家规上企业推广实施,金胜、玉皇2家企业成为国家花生油生产标准起草单位。 高质量、严要求,背后是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在粮食入库、验收、储存等环节,山东层层压实责任、完善制度,构建粮食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修订《山东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等制度,对地方储备粮收购入库和销售出库的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严的要求。制定印发《山东省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明确粮食必检项目清单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建立健全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验收检验、储存期间质量检查、质量安全档案管理等制度。推进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打造“1个省级站+16个市级站+65个县级站+1个高校培训基地”整体布局,对新收获粮食和库存粮油质量实施常态化监测。目前,全省粮食质检机构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30余人,仪器设备5200多台,实验室面积约9万平方米,各级粮食质检机构年检验各类粮食样品2万多个。 质量管控上,企业也进行了自我加码。国家小麦粉质量标准中,要求各类、各等级面粉含砂均不能超过0.02%,发达面粉则以更严格的内部控制标准和产品出厂检验程序,要求出厂面粉含砂不超过0.01%。 发达面粉11条制粉生产线均为电脑自动化控制,设备启停、运行状态、能源消耗、数据采集、计量控制、产品码放等工序,均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发达面粉也是行业内率先使用色选机的企业,色选机能有效识别并去除小麦中掺杂的煤块、石块、黑胚粒、霉变粒等杂质,尤其是去除了含有赤霉病的小麦,降低了小麦麸皮中呕吐毒素的含量。 聚焦“一颗花生”,2004年青岛天祥食品推出花生油品牌“喜燕”,如今已跻身“全国花生油加工十强”。企业严格把控原料进入关、生产控制关、出厂检验关、产品入口关“四关”,已建设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花生油质量控制技术中心、青岛市花生油质量安全与风险防控工程研究中心等青岛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够开展100多项指标检测,实施360度食品安全管控体系,真正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滴油到百姓餐桌的全生命周期食品安全管控。 凭借国家花生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等10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位于临沂的金胜粮油严格执行优于国标、好于欧盟的企业标准43项,构建了“源头建设、严苛品控、全程检测、双向预警、质量追溯”五位一体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企业还通过了四大管理体系认证、海关AEO高级认证、A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等,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监管数据库,积极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加速实现智慧化生产进程,构建起贯通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实现从原料到生产到产品的双向追溯全过程监控。 从田间到舌尖,一条越来越完整的高品质产业链条保证了产品品质。 山东支持粮食企业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向上游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向下游延伸发展精深加工,发展粮油副产物循环和梯次利用。产业链的不断细化延伸,关键在科技创新。近年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实施了提升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粮芯计划”,搭平台、强研发、促转化,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山东已经拥有小麦、玉米、大豆、高油酸花生油、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五大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85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科技创新平台,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细分,打破企业发展瓶颈和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吃干榨净每一粒粮食,培育更多细分市场单项冠军。 在滨州,一粒小麦能加工成600余种产品,中裕食品是全国第一个实现以小麦加工副产物生产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的企业;一粒大豆能生产出210余种产品,形成了“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健康食品”新型链条;一粒玉米能变身为100余种产品,形成了“玉米—淀粉—结晶葡萄糖—结晶果糖”梯次加工模式,可分别升值1.2、1.57、2.93倍。通过深耕细分领域,滨州粮食加工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转化增值率达到3.5:1,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品牌打造 从产业破圈到产品出圈 2023年,山东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5600亿元,全国粮食产业地级市50强,山东占有10席;18家企业跻身全国食用油和小麦粉加工企业50强。全国每10袋面粉有两袋产自山东,每10桶花生油有6桶来自山东,粮油深加工产品山东独占三分之一,商品淀粉山东占据近半壁江山,“滨州模式”“德州经验”等山东样板叫响全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聚集效应持续放大。 以品牌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正是山东的解题密码。通过品牌赋能、创新驱动、标准引领、严格遴选和动态监管,从生产端到消费端,全链条生态发展的标准规范被不断夯实,一粒粮食的身价也由此翻了几个跟头。 2018年底,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齐鲁粮油”品牌建设,山东粮油正式步入品牌营销之路,通过培育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市县区域品牌、企业品牌融合发展。 攥指成拳,合力致远。 6年时间过去,“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营”品牌运营格局逐步打开,“齐鲁粮油”构建起“1个省级公共品牌+7个市县特色品牌+众多企业知名品牌”的三级金字塔架构。滨州“粮油金三角”、临沂“沂蒙花生油”、德州“五星德粮”、威海“胶东花饽饽”、青岛“青岛面粉”、泰安“山东煎饼”、枣庄滕州“滕粮善品”7个市县区域品牌已成功培育,有效聚合了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品牌、线上与线下资源,赋能当地粮食产业焕新升级。 10月11日,滕州市发布了山东省第一个县级区域公共品牌“滕粮善品”,山东齐鲁粮油有限公司与滕州市嘉禾粮油有限公司签订品牌战略联盟合作协议。由泰安主导创建的“山东煎饼”区域品牌将于10月18日亮相第六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正式推向全国,推动山东煎饼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在多年的探索中,山东将主食产业化作为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重要一环,推动其由“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打造主食产业新高地,推动产品供需升级。持续推进米、面、杂粮、薯类等主食制品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加快以“山东戗面馒头”“胶东花饽饽”“山东饺子”等蒸煮制品为代表的主食产业化进程,山东大馒头、胶东花饽饽频频出圈。 作为泰安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食品,煎饼在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有“一张煎饼包天下”的美誉。泰安有煎饼加工企业50余家,加工户12600户,年产煎饼可达30万吨。泰安市以打造“山东煎饼”区域品牌为目标,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品牌经营、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方式,充分发挥品牌的扩散效应和产品聚合效应,强势打造煎饼品牌。泰安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贾法增介绍,通过品牌引领、标准规范,实现煎饼由手艺到工艺、由经验到科学、由人工到机械、由传统到规模到产业再到品牌的转变,打造国内煎饼产业“金字招牌”。 2021年7月,依托泰安煎饼产业基础,泰山粮食食品公司建成投产了日产万斤的泰山煎饼自动化生产线。公司抓住“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建设的重要机遇,全面跟进和参与品牌建设的各项活动,从产业发展和企业效益上均获得了实际收益。 从最初在泰安当地寻找销路,到如今跟随“齐鲁粮油”在全国各地达成战略合作、建设销售网络,煎饼这个极具特色的地域性美食变成了广受五湖四海欢迎的健康零食和营养主食。据了解,泰山粮食食品公司目前拥有两大自主研发品牌“大粮园”“麦芯茸”,20余种口味煎饼产品,全自动机械化鏊子50台,纯手工生产鏊子60台,年产值达1.56亿元。 区域品牌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贴标销售这么简单。山东专门研究制定了《“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明确“齐鲁粮油”产品标识管理和使用规范,对入选产品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切实保证产品质量,维护“齐鲁粮油”金字招牌。目前,41家企业的65个产品被授权使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商标。 与此同时,北上南下、东进西行,“齐鲁粮油”持续加强营销落地,促进产销对接,谋求深度合作。“齐鲁粮油”中国行、京沪苏浙粤产销对接活动,企业组团参加全国粮食交易大会、香港美食博览等各大行业展会,山东全面搭建起省际产销协作和品牌共建共享的交流平台,扩大了“齐鲁粮油”品牌的全国朋友圈和粮油企业发展“生态圈”。 菏泽华瑞集团是一家集粮食加工、成品粮应急储备和供应于一体的国有独资企业。近年来,该企业通过深入实施品牌建设战略,坚持品牌效应整体提升突破,依托“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在国内形成的矩阵效应,不断开发品质优、形式新、卖点高的拳头产品。目前已在菏泽市区开设“华小粮”形象店7家,推出数字IP形象“瑞咪”,开通了电商直播平台。 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引领下,一批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粮油产品品牌不断涌现。目前,全省粮食产业产值过百亿元企业有8家,过30亿元企业42家,过10亿元企业102家。鲁花、金胜、中裕先后荣获省长质量奖,天祥荣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华瑞、长寿花、品品好等一批企业品牌叫响全国。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山东粮食产业实力雄厚、潜力巨大,下一步,山东将着力培育和发展粮食行业新质生产力,实施“粮芯计划”,建设“中国食用植物油田”,打造全国主食产业新高地,推动粮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从全国标杆到放眼世界,相信山东粮食产业焕新升级的新航道一定会越来越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