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山东省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关于构筑粮食产业链屏障,保障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全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情况 山东是粮食生产、储备、加工和消费大省。近年来,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加工能力、产品产量等主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2022年,全省粮食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5500亿元,销售收入达5800多亿元,均居全国首位。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粮食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600多亿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次。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强劲。 二、多措并举,构筑粮食产业链屏障 (一)狠抓项目落地,带动产业发展。我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开展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引领带动全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以来,全省优质粮食工程累计争取财政资金25.78亿元,带动总投资96.55亿元,打造13个示范县、83家示范企业,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7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130亿斤,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比实施前增加1800多亿元,销售收入增加2200多亿元,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十分显著,粮食产业大省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近两年全省共有72款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 (二)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节粮减损。按照国家局工作部署,组织开展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经统计,我省农户储粮综合损失率为6.11%,粮库综合损耗率为0.42%,总体保持较低水平。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新技术,实施信息化、智能化监管,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粮食仓储设施体系。截止目前,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完成投资5.6亿元,仓容125.4万吨。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运行成效,全省新增粮食烘干能力3.3万吨/天、清理能力2.5万吨/时,覆盖区域内粮食产后损失率降低约4个百分点,粮食产后服务能力有效提升。2022年共清理烘干处理粮食517.74万吨,有效保障了粮食储存绿色安全。 (三)强化风险监测,做好质量管控。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鲁粮字〔2022〕23号)等文件,进一步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组织开展新收获粮食和库存粮油质量安全监测,充分发挥全省粮食质检体系作用,合理安排部署任务,加强人员实操培训,提高基层质检机构运行成效,提升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水平。2022年,全省82家粮食质检机构共检验粮食样品23054个。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严格落实粮食入库检验制度,严防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扎实做好12325监管热线管理和案件核查工作,严肃查处涉粮违法违规行为,释放粮食流通“强监管”信号。 (四)坚持科技兴粮,提升发展质量。聚焦创新研发,赋能产业升级,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鼓励支持企业资金、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产业技术研发,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促进粮食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增效益。鼓励国家小麦、玉米、大豆、高油酸花生油四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粮油新产品及相关标准制定和发布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组织开展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周活动,做好科技成果、科研团队、科研机构与企业需求“三对接”,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通,服务粮食安全、产业升级及健康消费。 (五)抓好粮食购销,加强储备管理。自2018年以来,每年从种粮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粮食3800万吨以上。2022年全省共收购粮食9886万吨,同比增加147万吨,其中从生产者购进3899万吨,夏粮集中收购期间,收购新小麦990万吨,为近三年来最多,占全国收购量的近1/5。2022年秋粮收购年度(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全省累计从生产者收购玉米899万吨,同比增加66万吨。2023年夏粮收购正在进行,截至7月25日已收购小麦630万吨,同比增加84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222万吨。同时,抓好各环节保障能力建设,督促各地尽快完成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改革任务,特别是落实政策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分开,进一步提升我省粮食储备安全管理能力。 (六)加强产销协作,鼓励国际贸易。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并举,国内方面,组织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等全国性展销活动,连续举办四届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与京、沪、苏、桂、蒙、陕、甘等20多个省(市)签订粮食产销协作战略协议,逐步构建长期稳定、互利共赢、高效精准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国际方面,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技术合作、原料采购等形式开展对外贸易合作,香驰控股与日本不二制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大豆蛋白技术升级;西王集团引入北美健康食品,将国内健康产品销售国际市场;山东金胜粮油集团原料进口业务遍布亚非美三大洲,产品出口到日本、香港、东南亚及中东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充分发挥粮食产业化优势,筑牢粮食产业链屏障,推动粮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贡献山东力量。 (一)进一步加强粮食收储调控能力。落实好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统筹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粮食收购,用好粮食收购信用担保基金,满足市场化收购需求。全面搞活粮食流通,稳步扩大有效粮源供给,建立健全优粮优价市场运行机制,推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新格局。确保年收购粮食3800万吨以上,年粮食流通量1.5亿吨以上,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二)进一步深化储备体制机制改革。按照中办发48号和鲁办发7号文件精神,积极推动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执行好《山东省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和《关于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强化储备能力建设的通知》,加快修订《山东省省级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进度,调整优化地方储备规模总量、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指导当地在现有规模总量内通过品种串换等方式,适当增加玉米储备,按要求充实地方成品粮油储备。 (三)进一步推进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加强项目管理,强化工作调度,尽快完成粮食仓房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仓容任务,推广应用绿色仓储技术,提升粮仓分类分级管理和使用水平,满足“优粮优储”需要,提高收储环节粮食品质保障能力,全面构建政府储备节粮减损体系。大力支持粮食仓储重点项目建设,保障粮食存储安全,提升粮食流通效率。 (四)进一步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认真落实财政部 国家局《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财建〔2021〕177号)精神,大力实施“三链协同”,深入实施“五优联动”,做实“六大提升行动”,着力打造“十四五”时期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会商发改、电力等部门推动落实粮食初加工农业用电等优惠政策,降低粮食加工企业运行成本,规范和优化粮油市场环境,切实提高全省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和产出效益。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粮食工作的支持!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2023年7月26日
(联系处室:仓储与产业处 联系电话:0531-51761272) (主动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