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000MB2852055W/2023-0013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组配分类: 重点任务信息公开
是否有效:

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责任清单

发布时间:2023-07-14 10:27   阅读量:
序号政  策  事  项牵头部门参与部门完成时限当前工作进展
一、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全国区域创新中心
93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扩大节能环保汽车、节能家电、高效照明等绿色产品供给,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机关事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粮食和储备局持续推进一是加大节粮减损宣传力度。持续做好粮食节约减损宣传工作,以“储备安全、科学减损”为主题,组织开展全省粮食科技活动周,持续加大节粮减损宣传力度,普及科学储粮、节粮减损等知识,提高全社会爱粮节粮意识。
二是推进粮食流通环节减损。指导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作用,为农户提供粮食清理、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助农产后减损增收,促进粮食产后减损约4%。深入开展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加快项目建设,提升仓房储粮性能,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截至6月30日,已完成仓房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125.4万吨。引导和推动粮油加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加快淘汰高耗粮、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推广小麦、玉米等粮油适度加工技术和设备,提升加工环节节粮减损水平。
三是做好粮食损失损耗调查。在全省组织开展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按照“突出重点环节、调查测算结合、全面系统分析、科学评估论证”的原则,综合运用“抽样调查、测算分析、综合评估”等方法,采取电话、实地调查等方式开展调查,顺利完成调查任务。 
六、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142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开展耕地红线守护情况季度监测,完善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管护,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开展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支持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国家盐碱地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区。加快高标准农田扩面提质,开展整区域建设试点,到2025年全省累计建成7791万亩高标准农田。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粮食和储备局2025年年底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将耕地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等工作列入《2023年度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重点工作职责清单》,认真履行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工作组办公室职责,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压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143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打造沿黄齐鲁粮仓。高质量建设黄淮海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广泛开展吨粮县、吨粮市整体创建,深入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持续推进节粮减损,建设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到2025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储备局2025年年底落实国家小麦收购政策,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制定《山东省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工作方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夏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夏粮收购工作,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目前,中储粮山东分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最低收购价收购布点、空仓验收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不出现农民“卖粮难”。截至6月30日,全省累计收购新小麦363万吨,同比增加6万吨,其中国有企业累计收购119万吨,同比增加9万吨。
148健全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好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全国畜禽屠宰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开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行动,扩大“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齐鲁粮油”影响力,培育100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畜牧局2025年年底一是积极拓宽品牌营销渠道。注重省外联动,赴江苏和广西举办“齐鲁粮油”中国行推介会,开展与上海、苏州等地企业产销对接活动,组团赴北京参加粮油财富论坛,百余家粮食企业跟随“齐鲁粮油”走出去展示、展销和对接。盘活省内资源,举办5场“齐鲁粮油”“六进”活动,拓展省内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校企对接合作,不断推进粮食企业综合能力提升。
二是持续丰富品牌内涵。制定13项团体标准,用标准引领产品品质提升;授权38家企业61个产品使用“齐鲁粮油”商标,实现与企业品牌合作共赢;在品牌引领下,市级粮油公共品牌发布5个,切实搭稳了品牌建设金字塔架构。
三是继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举办粮食产业互联网创新展,综合展示粮食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先进技术与服务模式。推动“好粮有网”产业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构建B2B2B2C电子商务平台,入驻企业400多家,上架商品7000多款,累计交易额过百亿元。
四是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举办第三届“齐鲁粮油”面点大赛,弘扬中华传统面点文化、打造齐鲁面点美食品牌;通过与中央媒体及省内党报党媒合作,搭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矩阵,“齐鲁粮油”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连续四年荣获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其中两次荣获特别奖。
五是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约占全国13.2%,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地级市前50名我省占10个,百强县我省有18个。今年上半年,全省粮食产业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多亿元。
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山东
232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促进粮食流通,确保每年从生产者收购量和购销总量分别达到3800万吨以上、1.5亿吨以上,督促各设区的市建立并保持市场供应量15天以上的成品粮油储备。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持续推进6月20日,会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单位举行“抓好夏粮收购工作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做好政策解读。目前,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规模以上粮食流通企业主体2358家,其中国有企业488家、民营企业1800家、外资和港澳台企业70家。1-5月份,全省累计从生产者购进粮食1337万吨,购销总量6516万吨。严格执行政策性粮食收购政策,指导好本年度地方储备轮换工作,严把政策性收购粮食质量关,加强购储销各环节、全流程监管。


分享到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