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媒体声音

【大众日报】望岳谈丨这事儿不能“健忘”,总书记语重心长

发布时间:2022-03-07 18:04   阅读量: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重点讲了保障粮食安全问题。在总书记看来,我们节约粮食这方面做得还不够,特别是社会上还有一些不良风气,大吃大喝、讲排场、摆阔气、要面子,造成浪费。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2020年,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就制止餐饮浪费提出要求,因为节约粮食从来都不是小事,而是“国之大者”。

来看三组数据——

——中国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约20%的人口;

——全中国14亿人每人每餐节约一粒米,这些米可以绕地球赤道240多圈,足够近3000人吃一辈子;

——2013年至2015年,中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口粮,2018年全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为11.7%。

虽然当下到点开饭很有保障,但数据一对比,令人震惊。

总书记的提醒,语重心长:“中国人才几天时间没饿肚子?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这些孩子。过去谁没饿过肚子?但人很容易健忘。”

常言说,“开源节流”,在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增量的基础上,节约粮食,合理利用存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是谓,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有不少人仍然存有误区,认不清消费与浪费的关系。一方面,有人认为餐饮消费是个人自由行为,花了钱,浪费了也与他人无关;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既然要节约,那就大幅度减少消费,这样就不会浪费了。

其实,节约不意味着不消费,消费更也不等于允许浪费,必须掌握一个合理的“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开展“光盘行动”到出台相关文件整治浪费之风,餐饮浪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但不可否认浪费行为仍大量存在。

在加强立法,出台政策整治浪费之风的同时,笔者认为要注重从“前”“末”“大”“小”四个方面入手,厉行节约。

“前”即前端。摆上餐桌前,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也存在大量浪费现象。一般来说,100斤稻谷去壳后会变成80斤左右可食用的糙米,糙米磨成白米又损失10斤左右,再经过两次抛光、两次筛选又损失4斤,这样共有14斤左右原本能吃的大米损失掉。原农业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显示,因过度加工我国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粮食过度精加工,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也会造成粮食损失。这方面有待加强监管。

“末”,即消费后端餐饮垃圾环节。虽然“光盘行动”取得了不错效果,但约束力有限、主动性不足。当前餐饮垃圾多数是统一回收,运送到垃圾处理厂。目前,还没有进行收费。从这个环节就可以进行限制,倒逼餐饮企业加强对餐饮浪费的约束。

“大”,即学校、单位等大型公共机构。有垃圾处理厂负责人说,个别高校餐饮浪费严重,一个月就有几十吨的餐饮垃圾。对这些大型公共机构,加强监管有抓手、有力度,完全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约束性规定,甚至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当然,也可以以餐饮垃圾的多少检验餐饮水平,饭菜可口了,相应损失也会少些。

“小”,即从娃娃抓起。作为“80后”,犹记得小时候,父母长辈教导的最多的就是不能浪费粮食。现在生活好了,相对富足了,但从小教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个传承不能丢。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节约用餐”等理念,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粮食生长、生产是个长周期的艰苦过程,不能立时得到;而浪费只图一时之爽,瞬间即可将付出挥霍。一粒米的浪费虽小,但乘以14亿,那就是千钧之重的大事,每一位中国人不可不慎思之、笃行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