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业务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提及革命人物简介

发布时间:2021-06-29 16:46   阅读量:


办公室党支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定期组织召开学习研讨活动,为进一步推进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支部全体同志继承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大无畏的革命奉献精神,激励大家更加深刻地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针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对历史人物了解不全面、进而导致革命精神领悟不够等问题,我们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出现的56名革命人物及其主要事迹,供大家学习。

1.杨靖宇(1905年2月—1940年2月23日)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制定了针对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作战计划。在日军疯狂镇压下,杨靖宇带领抗联第一路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P8,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三)

2.甘祖昌(1905年3月23日—1986年3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江西省莲花县人,被称为“将军农民”。先后参加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出生入死、数次负伤。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1957年,甘祖昌在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职务后,带着家人回到阔别20多年的家乡,从此开始了29年的“农民生涯”。(P28,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一)

3.龚全珍:女,1923年12月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西北大学教育系毕业。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江西省萍乡市南陂小学原校长。

1957年8月,龚全珍随甘祖昌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离休后,又扶贫助学,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群众。著有纪实作品《我和老伴甘祖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切接见龚全珍,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

4.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河南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1962年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P29,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二)

5.谷文昌(1915年—1981年)河南林州人。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解放军南下时,他随大军南下,加入到解放福建的战斗中。解放后,谷文昌服从组织安排,留在福建东山工作。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畏艰苦,实事求是,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14年,终于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他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敬仰。

201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文章《三十四年后的追寻——“四有”书记谷文昌》,记叙了这位一直让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撰文称赞“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的县委书记的生平事迹。(P30,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三)

6.杨善洲(1927年1月4日—2010年10月10日)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1988年3月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P30,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三)

7.赵世炎(1901年4月13日—1927年7月1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念中学时曾参加过著名的“五四运动”,是当时师大附中学生运动的组织者。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与周恩来等一起创建了中共旅欧支部。回国后,赵世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大罢工,成为当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1927年不幸被捕牺牲。(P32,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六)

8.王  良(1905年8月—1932年6月,红四军军长)綦江区永城镇人。1926年9月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8月,担任红三十一团一营一连连长的王良,率部参加黄洋界保卫战,创造了红军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1932年3月,王良升任红四军军长。同年6月13日,其率红四军奉命回师赣南根据地途中,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敌匪袭击,不幸壮烈牺牲。毛泽东同志当时高度评价了王良的一生,称赞“王良是一个好干部”。(P32,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六)

9.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江姐):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P32,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六)

10.王  朴(1921年—1949年):四川省重庆市江北县仙桃乡人;王朴6岁时随父母东渡日本,于1927年回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劝说母亲变卖家产,用这笔钱作党的活动经费。1948年,出任南华贸易公司经理,南华公司也因此成为川东中共地下党组织经营的一个经济实体。

1948年4月,因《挺进报》案件,重庆和川东地下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无论是敌人的酷刑,还是封官许愿的诱惑,都不为之所动。最后,被列入重大案情的政治犯,转囚重庆白公馆监狱。1949年10月28日,被敌人杀害于重庆大坪。(P32,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六)

11.陈  然(1923年11月—1949年10月28日)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并负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1949年10月28日在重庆大坪刑场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陈然是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P32,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六)

12.邱少云(1926年—1952年10月12日,全军挂像英模)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区少云镇(原四川省铜梁县关溅乡)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他获得“一级英雄”称号,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P32,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六)

13.张富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4年12月离休。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2018年12月3日,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揭开了张富清不为人知的红色过往。(P32,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七)

14.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1977年10月29日)浙江金华义乌人,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回国后积极提倡新文化运动,任《新青年》编辑,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原民盟中央副主席。(P33,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九)

15.王  杰(1942年10月—1965年7月14日)山东省金乡县人。1965年7月14日,王杰在一次训练中为掩护民兵而英勇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9月14日,王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P38,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六)

16.雷  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

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苦干实干、不计报酬、争做贡献的艰苦奋斗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P38,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六)

17.韦拔群(1894年—1932年10月19日)广西东兰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卓越的农民运动领导人、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杀害于广西东兰赏茶洞,时年38岁。(P46,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七)

18.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等职。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P69,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二)

19.左  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八路军高级将领)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25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P69,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二)。

20.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P69,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二)

21.佟麟阁(1892年10月29日—1937年7月28日)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高级将领之一。

卢沟桥事变后,他率部奋勇抗击日本侵略军。7月28日,在北平城外南苑的第29军司令部遭受猛烈攻击。他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29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其退下,他执意不肯,仍率部激战,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1937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他为陆军上将。(P69,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二)

22.赵登禹(1898年—1937年)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烈士,中国国民党党员。1914年赵登禹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任冯的随身护兵,跟随参加北伐战争,后国民党军改编,任第二十八旅旅长。跟随冯玉祥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冯的部队被整编,赵登禹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7年7月28日,对日作战时壮烈殉国,时年39岁,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P69,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二)

23.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山东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抗日名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追授二级上将衔。(P69,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二)

24.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人。国民党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解放后追认为革命烈士。

曾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P69,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二)

25.徐解秀(1903年—1991年)女,湖南省汝城县人。“半条被子”故事当事人。

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82年前发生在湖南汝城县的“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后。徐解秀让大家广泛了解。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P151,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6.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1948年解放隆化战斗烈士、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河北省怀来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P171,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27.黄继光(1931年2月24日—1952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 四川省中江县人。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机枪眼英勇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P250,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8.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1936年8月2日,中华民族抗日英雄)女,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今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赵一曼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5年11月被捕,1936年8月就义。赵一曼留有诗篇《滨江述怀》。(P250,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9.陈树湘(1905年1月30日—1934年12月18日)湖南长沙县人,中国共产党员,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革命烈士。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又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红5军团第34师师长。1934年11月下旬,在湘江之战中,他率领部队付出重大牺牲,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负伤被俘。1934年12月18日,在敌人押送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时年29岁。(P250,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0.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女,汉族,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尚未满15周岁。

毛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P251,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1.王继才(1960年4月—2018年7月27日,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人民楷模)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原开山岛村党支部书记。

自1986年起,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二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守卫孤岛整整32个年头(截至2018年)。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更表现出了一位守岛卫士的凛然正气。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P251,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2.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1934年,由方志敏、粟裕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谭家桥镇乌泥关、白亭、石门岗一带遭到国民党王耀武部队追剿。红十军团被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队追击包围,方志敏等军团主要领导被俘、牺牲,一万多人仅有粟裕率领400多人突出重围。

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区被俘,严辞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实践了自己“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誓言。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同志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时年36岁。(P254,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

33.刘仁堪(1895年—1929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以教书、行医为掩护,秘密组织农民协会,进行革命宣传。1928年4月,任中共红四军军委委员、中共莲花临时县委农工部部长。7月,任莲花县工农兵政府主席。11月,任中共莲花县委书记。1929年5月19日,被敌人处斩。临刑前痛斥敌人,被敌割去舌头,血流满地,遂用脚蘸鲜血书写“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英勇就义。(P254,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

34.江善忠(1913年—1934年)兴国县长冈人。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乡苏主席、区苏裁判部长、兴国县苏裁判部长、江西省苏裁判部长等职。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辗转多地坚持游击,后率领一支小游击队隐蔽在长冈乡合富村冰心洞一带的岩洞内,掩护红军伤病员。在敌人搜山中,为了不暴露隐蔽的战友,他把被敌人引到三面绝壁的芒槌石顶峰,留下血书“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奋勇跳崖牺牲。(P254,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

35.刘启耀(1899年—1946年)江西省兴国县龙口乡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后担任乡苏政府主席、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江西省职工联合会委员长、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红军长征后,率部坚持游击斗争,突围中他负伤与组织失散,讨米度日,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1937年初,他重建中共江西临时省委,推选为书记。后担任中共遂万泰中心县委书记、中共吉安县委书记、中共泰和县委书记等职,多次被捕入狱。

1941年7月再次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保释出狱后以开杂货为生。(P255,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

36.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一1936年4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6年3月,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由罗峪口附近东渡黄河,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现柳林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P256,党在陕甘宁地区的革命活动,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功绩)

37.谢子长(1897年—1935年2月21日)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市)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

1935年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人,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围剿”,谢子长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在河口战斗中,谢子长不顾个人安危,在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胸部被敌弹击中,身负重伤。他忍住剧痛,坚持指挥,直到战斗完全胜利。

1935年2月5日,谢子长被选为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他的伤势不断恶化,于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P256,党在陕甘宁地区的革命活动,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功绩)

38.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2002年5月24日)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P256,党在陕甘宁地区的革命活动,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功绩)

39.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独秀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央总书记(中共四大、中共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

陈独秀1927年7月离开中共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1942年5月27日逝世。

陈独秀以光明正大和清正廉洁在社会上赢得了尊重和声望。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由一位叱咤风云的革命者、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转而接受托洛茨基主义,后来虽然脱离托派,但最终没有回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P261,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

40.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河北乐亭人。1913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同志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P261,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

41.董必武(1886年—1975年4月2日)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家和法学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P261,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

42.陈谭秋(1896年—1943年9月27日)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0年陈潭秋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出席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执行委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留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领导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8月,他与陈云等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留驻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回国,他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在新疆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牺牲于天山脚下。(P261,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

43.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生于湖北黄安。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到达延安。1938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1939年起历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员、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率部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豫鄂边抗日根据地。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5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蚕食”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1942年兼任中共豫鄂边区委书记,领导军民多次挫败日伪军的进攻,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P261,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

44.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1934年11月24日,抗日名将、革命烈士)河南省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军长,骁勇善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向国民政府发难。经党组织同意,吉鸿昌与他人一起拟定暴动计划,准备将在江西的吉鸿昌旧部两个师调回河南,与河南当地的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进行暴动。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遭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为置吉鸿昌于死地,宋美龄不遗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贿,将吉鸿昌引渡到北平军分会。11月24日,经蒋介石下令,吉鸿昌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时年39岁。(P261,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

45.邓颖超(1904年2月4日—1992年7月11日)河南省光山人,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P264,人民政协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6.白求恩(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 ,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1939年11月12日凌晨逝世。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P279,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47.柯棣华(1910年10月10日—1942年12月9日)男,印度人,著名医生,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出生于英属印度,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位院长。

1942年12月9日凌晨,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的柯棣华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逝世,享年32岁。(P279,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48.贝熙业(1870年—1960年)让·热罗姆·奥古斯坦·贝熙业,是一位在抗战期间无私地援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擅长普通医学及普通外科。民国初年来华,曾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医官、法国医院大夫,1920年中法大学成立,任该校董事、教授兼校医。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1954年离开北京回法国。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中国的抗日运送战地急需的药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奔向革命根据地;为抗战勇士和平民百姓分文不取的医治伤病。他做好事无数,从不声张,不求名利。(P279,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49.拉  贝(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约翰·拉贝,德国人,出生于德国汉堡市,西门子洋行代理人 、南京安全区主席。

约翰·拉贝于1882年11月23日出生,1908年8月18日到达中国,先后在德国西门子驻北京分公司、南京分公司工作。1937年11月,发起并成立南京国际安全区并担任主席,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以及作为南京大屠杀证据的《拉贝日记》而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1950年1月5日在德国因中风去世。

由约翰·拉贝本人所著的《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并被译为中、英、日、德四种语言,被公认为是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数量最多、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史料。(P279,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50.辛德贝格:伯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丹麦人,1911年生,终身未婚。辛德贝格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亲历者,也是当时在南京保护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之一。

1937年代表丹麦到中国协助保护江南水泥厂。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辛德贝格和德国的卡尔·京特博士在江南水泥厂设立了难民营,先后保护和救助了两万多名南京难民。1938年2月3日,辛德贝格向南京安全区递交了他所记录的日军在南京的屠杀等行为。辛德贝格还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约翰·马吉牧师一起考察和拍摄江南水泥厂和栖霞寺一带日本军队的暴行。在日军的逼迫下,辛德贝格于1938年3月离开南京。返回欧洲后,他在日内瓦等地放映在中国拍的纪录片,把日本军队在南京的暴行公之于众。(P279,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51.林迈克(抗战时期国际友人)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1937年他受北平燕京大学聘请,担任燕大的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当年与白求恩同船来中国燕京大学任教,在漫长的旅途中结成了忘年之交。1942年到1944年,林迈可一直在晋察冀军区,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改进和教学工作。

1942年,林迈可奋不顾身地投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行列,在日本人占领下的晋察冀游击区,他和李效黎与朱德、彭德怀、聂荣臻、吕正操等领导下的战士同甘苦、共患难。他发挥自己在无线电方面的才能,用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机器上破旧电子零件改装无线电收发报机,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报务人员。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游击队运送药品、通讯器材等奇缺的军用物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和李效黎辗转于八路军和游击队活动地区,最后于1944年5月到达延安。(P279,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52.汉斯希伯(1897年—1947年)汉斯希伯,男,党员。

生前为太平洋学会记者,1947年在费县大青山牺牲。(P279,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53.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1950年10月27日)湖南汨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任弼时同志对事业和工作恪守着“能坚持走一百步,就不该走九十九步”的准则,长期抱病工作,“过度劳累”使病情突然“加重”,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46岁。(P285,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54.夏明翰(1900年—1928年)湖南省衡阳县人,出生在湖北秭归。1917年,出身豪绅家庭的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报考新式学校。1919年在衡阳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4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负责农委工作。1925年兼任湖南省委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委书记,极力主张武装农民。1927年6月,调回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八七会议后,在湖南积极参加组织秋收起义。10月,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1928年初,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同年2月,在汉口被敌人逮捕。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在武汉汉口被杀,时年28岁。(P285,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55.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江苏省泰兴县杨货郎店(现泰兴市根思乡根思村)人,革命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在军旅生涯中,历任新四军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解放军副连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擅长爆破,多次荣立战功,1950年11月29日在朝鲜战场阻击美军南逃任务战斗中牺牲,时年28岁。(P298,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6.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P30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办公室党支部 孙靖 朱薪雨 整理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