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要闻报道

12月1日山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保障粮食安全情况

发布时间:2020-12-02 09:13   阅读量: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0年12月1日(星期二)上午10:00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粮食和储备局负责同志等介绍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保障粮食安全情况。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孟军先生、监督检查处处长杨士新先生,省粮油检测中心主任田宪玺先生介绍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保障粮食安全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孟军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孟军: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国家安全。山东是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粮食总产连续六年在1000亿斤以上,年粮食购销总量在2800亿斤以上,全省粮油加工转化能力均居全国前列,小麦加工年处理能力877亿斤,占全国22%;玉米加工年处理能力545亿斤,占全国21%;花生油料年处理能力60亿斤,占全国39%,保障粮食质量安全责任重大。近年来,省粮食和储备局多措并举加强质量监管,有效保障了粮食质量安全。

  一、开展专项行动,提升质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是全省食品安全放心攻坚行动11项内容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省粮食和储备局通过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健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强化粮食质量监管、开展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加强粮食质量宣传等六个方面,深入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供给,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大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二、开展库存清查,确保储备安全。去年,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我省组织开展了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列入全省“工作落实年”重点任务。大清查历时一年多,全面摸清了辖区内政策性粮食库存家底,建立了分性质、分品种、分库点、分货位的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数据库。从大清查结果看,全省政策性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管理比较规范。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全国大清查工作总结会上,我省作为6个先进省份之一,作了典型发言。

  三、强化质量检测,把好安全关口。检验检测是守护粮食质量安全的“防火墙”。我省通过健全质检体系、加快功能提升、落实经费保障等多种措施,切实提高粮食质量检验检测能力。省市两级17个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站)全部纳入国家粮食质量检测体系,加挂国家牌。近三年,全省各级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累计投入2.89亿元,提升粮食质量检测能力。全省现有实验室面积4.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3364台(套),基本满足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需求。各级检测机构立足本职、主动作为,大力开展公益性检测服务,年均检测粮食样品2万余个,严把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关”,为保障全省粮食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制度考核引领,加强质量监管。把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粮食质检体系建设等内容,全面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快《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立法,省人大已将其列入地方立法计划。出台《山东省超标粮食收购处置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制定发布《山东饺子用小麦粉》等7项山东粮油团体标准,实现历史性突破。通过制度标准建设,粮食质量得到有效保证,“齐鲁粮油”公共品牌叫响全国,为广大消费者不断提供高质量、高品质的山东粮油产品。省粮食和储备局获得2019年度“全国粮食质量安全工作优秀单位”荣誉称号。

  五、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结合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公众开放日、知识竞赛、“进学校、进社区、进镇街、进企业、进家庭”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认定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35家,并利用电视、报纸、网站等多种媒体资源,多矩阵、全方位开展宣传报道,宣传粮油质量安全知识,营造爱粮节粮良好氛围。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节粮减损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开展粮食节约行动”。请问粮食和储备部门在节粮减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孟军:

  感谢您的提问。节粮减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我们始终高度重视。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粮食产后服务能力,指导农户科学储粮,改善仓储设施条件,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推动节粮减损。

  一是节粮减损制度不断健全。自2017年起,省里将安全储粮纳入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对地方储备粮油储存发生较大、重大、特大事故的市予以扣分。指导各市县执法机构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和政策性粮食销售等环节中的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造成粮食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现在正积极推进《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立法进程,下一步将把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内容纳入条例。

  二是粮食产后损失不断降低。在84个县建成280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有效缓解农户粮食收获后“晒粮难、储粮难、销售难”等问题。全省新增粮食烘干能力3.3万吨/天,产后损失降低4个百分点。据统计,2019年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筛选除杂粮食713万吨、烘干降水粮食221万吨。今年入汛以来,受阴雨天气影响,我省粮食产后烘干需求迅速增长,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汛期共筛选除杂粮食385万吨,烘干降水粮食219万吨,有效减少粮食损失,保障了农户利益。

  三是农户储粮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建设,累计发放科学储粮示范仓98.8万个。储粮示范仓上不漏、下不潮、密闭严,防虫、防鼠、防火、防霉变,能够在3—5年内保持粮食品质基本不变,比传统方式储粮损失降低5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近5万吨,按市场价格测算,助农减损增收1.2亿元。

  四是地方储备粮存储条件不断改善。全省粮食企业完好仓容达到4170万吨,“危仓老库”基本消除。全省应用环流熏蒸技术仓容2350万吨、粮情测控系统仓容2678万吨、机械通风仓容2997万吨,仓储设施条件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我们按照“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仓房完好、设施配套”的原则,不断完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制定实施《山东省国有粮油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实施细则》,累计投入资金10.8亿元,维修改造仓容729万吨,功能提升仓容590万吨,有效提升仓储设施水平。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绿色储粮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是爱粮节粮氛围不断浓厚。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结合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活动。10月16日,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储备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妇联和烟台市人民政府在烟台联合开展2020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山东主会场活动。活动现场向全社会发出《爱粮节粮 保障粮食安全倡议书》,公布了“山东省第二批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名单,目前省级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已达35家。活动周期间,我省组织开展粮食安全系列宣传100多场次,布置展板600多块,发放主题宣传册、倡议书等宣传资料60000余份,发放特色宣传品14000余份。各市活动同步广泛开展,组织了公众开放日、知识竞赛、“进学校、进社区、进镇街、进企业、进家庭”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强大声势,营造了爱粮节粮的良好氛围。

中国网记者: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山东省开展了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在全国会上作典型发言。请问,山东省的大清查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现在有什么新进展?

杨士新:

  感谢您对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的关注。大清查是国务院十年开展一次的重大行动,目的是查清政策性粮食库存的数量和质量家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自去年3月至今年5月,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经过企业自查、市级普查、省级抽查、问题整改等阶段,全面摸清了辖区内政策性粮食库存家底,交了一份“明白账”。我省的主要做法,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查家底”,周密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把大清查列入全省“工作落实年”重点任务,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成立分管省长任组长的协调小组。全国大清查动员会后,省政府接续召开全省会议,全面压实大清查任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数量普查和质量清查专项方案,开展人员培训,加强社会宣传,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大清查有序推进。

  二是聚焦“找短板”,严格依规清查。企业自查阶段,全省组成144个工作组,全方位、全覆盖督导。市级普查阶段,按照“统一抽调、本地回避”原则,全省组成55个普查组,全面检查所有政策性粮食,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不留“死角”。省级抽查阶段,组成3个联合工作组,随机选点抽查,验证普查质量。压茬开展质量清查,全省组织73个扦样组和15家质检机构,扦样近5000份,形成检验数据5.4万个,应扦尽扦、应检尽检。

  三是聚焦“堵漏洞”,全面抓好整改。把问题整改贯穿大清查全过程,对各阶段发现的892个日常管理问题,全省统一建立问题清单,细化分工、责任到人,边查边改、限期整改。对重点问题挂牌督办,省市抽查巡查,加强层级监督,持续传导压力,确保发现问题全面整改、逐步清零。

  全国大清查总结会之后,也就是今年5月份,根据省领导批示精神,开展了大清查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主要任务有两项:

  一是复核问题整改成效。对完成整改的,全面复核有关资料和现场,验证整改质量。对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问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发现问题真改实改、改必彻底。截至目前,大清查发现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二是巩固大清查成果。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控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压实行政监管责任,修订地方储备粮法规,加快储备粮动态监管系统建设步伐,全面推行“互联网+监管”,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监管体系,切实守住管好“齐鲁粮仓”。

 

大众日报记者:

  为进一步提升粮食质量安全,我省开展了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请介绍一下,山东是如何部署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的?进展如何?

孟军:

  省粮食和储备局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纳入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全省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不断提升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一是开展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行动。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目前,65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项目已建设完成;1个省级站+15个市级站+1个高校培训基地功能提升项目正有序推进,仪器设备安装到位355台(套)。全省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工作联动机制。

  二是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根据全省粮食产业发展布局和粮油品种资源优势,确定13个示范县、78家示范企业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近三年来,省粮食和储备局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增加绿色粮油产品供给,累计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621万亩,助农增收30亿元以上。全省粮油加工行业年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现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1家。小麦、玉米、大豆三大产业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滨州,金胜集团被评为国家粮食产业(高油酸花生油加工)技术创新中心。

  三是开展强化质量监管行动。为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统筹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按照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科学精准制定监测方案,组织开展2020年新收获粮食和库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以及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等工作。全省新收获小麦和玉米质量安全监测范围覆盖78个粮食主产县,监测样品达到1800个以上。研究制定《山东省地方储备粮出入库必检项目清单》,从源头上保障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

齐鲁晚报记者:

  刚才,孟局长介绍,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是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的6项重要内容之一。请问围绕粮食质量安全,近年来,从哪些方面开展了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

杨士新:

  感谢您的提问。2004年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首次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行政执法权。目的是,通过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围绕粮食质量安全,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了粮食行政执法,概括说就是“四个强化,把好四关”。

  一是强化粮食收购监管,把好入库质量关。粮食收购是粮食质量监管的首要环节。每年都提前筹划,专门部署,分别在夏粮和秋粮集中收购前,下发检查方案。省市县三级成立粮食收购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加强对粮食收购资格、收购定点、收购现场、入库验收等环节的监管。严格落实入库检验制度,每车必检、整仓验收,让农民交好粮、售好粮,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进入国家政策性库存。今年夏粮集中收购期间,全省共开展检查1177次,出动检查人员4100人次,检查收购主体1928个次。

  二是强化粮食库存监管,把好储存质量关。粮食库存监管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防线。每年全省都统一开展1~2次粮食库存检查,以政策性粮食为重点,全面核查粮食库存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在粮食库存大清查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又开展了一次全省粮食库存检查,以大清查后新入库粮食为重点,开展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质量抽检,确保粮食质量良好、储存合规。

  三是强化粮食销售监管,把好出库质量关。粮食销售是确保原粮质量安全的最后一关。通过建立发展改革、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粮食和储备等8部门的协调机制,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严格执行粮食销售出库检验制度,督促企业保质保量投放市场,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生产。

  四是强化社会监督作用,把好涉粮案件查处关。确保质量安全,是执法监管的一条底线。广泛宣传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及时核查举报线索,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涉粮案件,坚持零容忍态度,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通过“四个强化,把好四关”,近年来,我省地方储备粮没有发现一起霉粮坏粮事故,没有发生一起涉及粮食质量安全的恶性案件,有效促进和保障了粮食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健全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打造规范有序、绿色安全的粮食流通市场,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农村大众报记者:

  刚才孟军副局长提到我省粮食质检体系人员、能力等方面建设情况,请介绍一下,作为省级粮油检测机构,省粮油检测中心的基本情况及是如何开展检测工作的?

田宪玺:

  谢谢您的提问。检验检测是守护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省粮油检测中心作为一个省级专业技术检测机构,在加强粮食质量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省检测中心现有在编人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9人,实验室面积2000平方米,配备液质、液相、气质、气相等先进检测仪器设备(2000元以上)300多台(套),总价值3000万元,具备原粮、粮油食品的质量、品质、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等265个检验参数的承检能力,承担全省粮食(含食用油)收购、储存环节的粮食质量安全和原粮卫生监测工作,并且承担国家标准的验证测试任务。今年,我中心被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认定为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并且入选国家粮科院粮食品质营养数据库核心实验室。可以说,无论在技术力量、硬件配置,还是在综合检测能力方面,都处在全省粮食检测机构的龙头地位,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

  省粮油检测中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开展新收获粮食质量调查。这项任务每年分夏秋两季实施,主要包括小麦、玉米、花生,我们对从田间直接扦取的样品进行质量检测,在收购开始前完成检验任务,第一时间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发布,使收购企业及时了解新收获粮的质量状况,为指导粮食收购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开展新收获粮品质测报。品质测报重点是进行粮食品质指标测定,主要从全省78个粮食主产县扦取已形成规模、具有代表性的优质或优良品种样品进行品质指标测定,目的是全面摸清优质粮食的品质状况。通过品质测报结果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从而带动粮食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从源头提高山东粮油产品的优质品率。

  三是开展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检测。这是一项社会普遍关注的工作,主要检测粮食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含量和农药残留等指标。其监测结果用于超标粮食管控和处置,以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食品生产企业,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四是加强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库存粮监测是检测工作的重头戏,每年全省组织1-2次,全面检测库存粮的质量指标、储存品质指标和食品安全指标。我省库存粮量大、点多、面广,粮食入库、储存、出库环节的质量安全检测任务比较重,确保粮食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责任大。

  以上四项是我们中心常规工作。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我们又重点抓了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开展“齐鲁粮油”暨省级“好粮油”遴选和检测。为增加绿色粮油产品供给,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我们积极参与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齐鲁粮油”暨省级“好粮油”遴选工作。今年公开发布了49家企业的95个产品为“齐鲁粮油”暨省级“好粮油”产品,涵盖小麦粉、挂面、大米、食用植物油,社会反响良好,极大地提高了山东粮油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是开展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标准是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的准绳。我们积极开展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先后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多项,山东粮油团体标准7项,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助力“齐鲁粮油”品牌建设,有效发挥了标准引领作用。

山东乡村广播记者:

  小麦是山东主要粮食作物和百姓的重要口粮,请问在小麦的质量检测方面是如何做的?

田宪玺: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口粮,今年我省小麦产量达到513.77亿斤,约占全国19.5%,稳居全国第二位。小麦质量安全状况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民生问题。我们对小麦质量安全检测非常严格,仅质量、品质及食品安全指标检验参数就达50多个。在做好常规质量指标检测的同时,重点加强对优质指标和食品安全指标检测。

  一是优质指标。主要评判小麦品种和品质状况。从多年检测数据看,我省小麦以中筋、中强筋为主,湿面筋含量平均值在30%以上,蛋白质含量较高、面筋质量较好,口感劲道,历来以品质高、加工性能好闻名全国,适合加工馒头、面条、饺子等专用粉,能够满足老百姓“吃得好”的需要。

  二是食品安全指标。该项指标涉及检验参数多达数十个,主要包括重金属含量、真菌毒素含量和农药残留等。从多年检测数据看,我省小麦质量安全状况良好,可以放心食用。

  作为专业粮油检测机构,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质量第一,秉承“公正、科学、准确”工作理念,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格按照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判定规则进行检验和判定,为加强粮食质量监管提供科学、准确、及时、可靠的检测数据,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粮食和储备局办公室张伟,联系电话:86403012。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