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媒体声音

【粮油市场报】:2019中国粮油财富论坛嘉宾对话
——做强区域公共品牌 做透目标市场

发布时间:2019-12-20 15:55   阅读量:

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

对话嘉宾: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王伟华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刘红霞

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张生彬

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徐晓峰

江西省永修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戴熙良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促进区域内粮食企业发展,推动粮食产品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粮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方兴未艾,国内粮食行业出现了诸如“吉林大米、齐鲁粮油、山西小米、水韵·苏米、永修香米”等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粮食公共品牌。

 

12月7日下午,中国粮油财富论坛邀请到了这5个粮油公共品牌的“打造者”,请他们分享在公共品牌建设中沉淀的有关标准制定、品牌宣传、推介推广等方面的心得经验,并为全国粮食公共品牌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天时地利人和

助区域品牌兴起

主持人:首先请问诸位领导,各地区粮食资源禀赋各异,为什么都把开展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

王伟华:作为农业大省,山东近年来通过全力打造“齐鲁粮油”公共品牌,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山东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我们主推的面粉和花生油都有优质的原料来源,好粮好油生产好产品,助推品牌打造。立足产业经济的强大优势,去年我省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达4000多亿元,稳居全国之首,粮油加工企业近1500家,小麦粉产量接近全国的1/4,花生油接近全国的一半。

张生彬:江苏是稻米历史的发源地,距今已有8300年的宿迁泗洪韩井遗址,是已知的世界最早人工稻作遗迹,无锡米市作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记载着“苏湖熟、天下足”的历史荣光。2018年,我省水稻产量392亿斤,稻谷销出省外135亿斤,大米加工业实现产值463亿元。不仅8000万江苏人民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为全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称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讲很不简单”。

为进一步整合江苏600多家大米企业品牌资源,提升大米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江苏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等资源禀赋优势和江苏大米“柔、香、糯”的特性,通过标准引领、龙头带动、监管发力和科技支撑,攥拳聚力打造“放心、好吃、营养”的省域“苏米”品牌,带动全省优质稻谷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逐步由资源优势向稻米产业优势转变。根据《苏米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我们还将加强部门联动,着力质量管控,奋力开拓市场,进一步提升“苏米”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戴熙良:和其他几个省级公共品牌对比,我们之所以有信心以一个县的名义来打造永修香米,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质,永修县的鄱阳湖是中国稻种文化的摇篮,我们提出“永修香米赛泰国”,是因    为永修的土质跟泰国香米核心主产区的土质相差不大,我们水质条件好,堪比饮用水源,永修香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二是政策,永修县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八大工程,把发展优质大米产业工程放在第一位,江西省在2018年正式启动了全省优质大米区域供应品牌的建设,“永修香米”通过反复筛选入选全省重点打造的品牌之一,获得了省政府每年4000万的支持力度。

公共品牌打造

需完善各项体系建设

主持人:当前,一些公共品牌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下一步品牌打造的工作重点会放在哪些方面?

王伟华:品牌建设是系统工程,山东省把制定发展规划作为总引领,成立产业联盟,形成业内精准发力、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品牌打造格局;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为总基石,连续三年共支持21个示范县、71个示范企业,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构建宣传推广矩阵作为总助推,与阿里巴巴建立战略合作,打造“好粮有网”智慧交易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媒体宣传矩阵,以及一体化、高融合、齐发力的展销展示模式;培树企业家精神作为总抓手,进一步发挥企业家的先锋带头作用。

刘红霞:历经5年,吉林大米“好米变名米”的第一阶段目标初步实现。2020年,我们计划加快推进吉林大米产业体系建设,重点从龙头企业培育、产品体系优化、专业联盟组建等方面人手,构建吉林大米核心主体和体系架构;加快完善吉林大米质量体系,推进标准化进程,主要是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和追溯体系,完善吉林大米收、储、加各环节全产业链监管;加快吉林大米营销模式创新,搞好电商化布局,在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主销区,结合当地消费市场实际及资源优势,深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加快吉林大米宣传形式创新,强化品牌化传播手段,构建吉林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全新价值体系、符号体系、产品体系、传播体系和管理体系,集中有限资源,把目标市场做大、做深、做透;加快吉林大米产业链融合,探索资本化推进路径,引入战略投资者,探索品牌资产与金融资本融合新途径,将资本由流通环节传递到生产端,夯实大米产业发展基础。

徐晓峰:经过两年多的推进,“山西小米”品牌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联盟企业建立绿色有机谷子生产基地30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5万户,销售额突破15亿元,增幅达到15%,市场区域由北方辐射到广东、重庆、上海等南方一线城市,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

下一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并推进联盟企业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注重三链协同,功能研发,推动联盟企业围绕着烘焙类、婴幼儿米粉、中老年米粉以及即食食品等方向开发新产品,通过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加强宣传推广,除传统媒体外,开拓新媒体、社交平台和电商渠道宣传,并深入到社区进行推广;强化营销,建立体验店,加大网上销售力度,启动对联盟企业网上销售考评机制;加强合作,包括和电商平台的销售合作,与省内外企业的产销合作,以及与兄弟省份的品牌合作,让山西小米进一步走出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