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后,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收购将逐步淡出,收购主体呈现多元化,价格由市场决定,农民直接面对市场。新的粮食流通市场格局对粮食行业主管部门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决定从2017年开始建设一批集收储、烘干、加工、配送、销售等于一体的粮食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服务。今年初,我局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对我市粮食产后服务情况进行了调研;7月,参加了对四川省德阳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学习考察活动。通过本次粮食行业大讨论活动,基本形成了我市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一、我市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条件
高密市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粮食播种面积206万亩,年粮食总产量100万吨,商品粮资源丰富,粮食流通市场活跃,粮食收储企业、粮油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粮食经营业户达90多家,仓容达50多万吨,年购销粮食80多万吨,遍布城乡的收储网络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有效载体。目前可以依托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的经营主体,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一)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共3家,分别为山东高密国家粮食储备库、高密市地方粮食储备库、高密市储备粮管理公司,有干部职工57多人,总仓容13万吨,每年收购粮食5万吨左右。
(二)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共3家,分别为山东望乡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环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高密市新春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面粉24万吨,生产油脂8万吨,发挥着粮食产后收购、加工、销售主力军作用。
(三)为农服务中心。包括高密市康庄为农服务中心、高密市咸家为农服务中心在内的为农服务中心14处。其中,有4处向农民开展了收储、烘干等产后服务,每年处理粮食约2万吨。
(四)民营粮食收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粮食经纪人。高密市现有民营粮食收储企业13家,粮食经纪人6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多家,5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40多个,5000吨以上仓容的收储库点27个。潍坊吉祥植物油有限公司作为我市的粮食收储龙头企业,年购销总量高达20万吨。
二、我市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的有关要求,紧紧围绕“服务种粮农民,减少粮食损耗,提高农民收益”这个核心目标,以“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企业承办”为基本原则,借鉴四川省德阳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建设规划
1.科学布点。按照“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的要求,根据粮食生产、储存和消费的需要,结合产粮大镇、交通干线、经济区域等因素,统筹考虑国有粮食企业、粮油加工企业、民营粮食收储企业、为农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粮食经纪人等多种经营主体,科学规划全市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地点,确保布局合理、运行良好。
2.务求实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事求是地确定建设内容;要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通过整合利用现有市场主体及其土地、仓房、设施等资源,改造提升功能;要采用绿色能源,杜绝环境污染;要搞好建前可行性论证,减少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二)建设对象
以国有粮食企业、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收储企业和为农服务中心为主要建设主体。同时,随着我市农业生产向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转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逐步兴起,粮食产后的清理、运输、储存等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建设时应兼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粮食经纪人,以调动民营资本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遴选16家涉粮单位实施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其中:2家国有企业,2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3家民营粮食收储企业,2家为农服务中心,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粮食经纪人。项目建成后能够覆盖全市所有镇街,形成完善的粮食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建设内容
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建设以“代储存、代清理、代销售、代加工”为主要建设内容,购置一批粮食仓储机械设备、粮食质量检测设备和粮食收储信息化系统,配套建设储粮罩棚、地坪,依托现有仓房进行标准化改造。
1.改造提升现有仓储基础设施,完善粮食产后服务功能。粮食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仓储设施、设备,针对种粮大户等生产主体,开展产后粮食代储存、代清理、代销售、代加工、代运输业务,从而解决粮食生产主体的清理、储存、运输等产后难题,并能掌握一定粮源,增加经济收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开展产后服务的需要,购置一批清理机、振动筛、双比重粮食精选筛、色选机、玉米脱粒机、卸车翻板机、集装箱翻转机、输送机、卸粮机、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配齐粮食质量常规检测设备;配套建设储粮罩棚、地坪、道路;对普通平房仓进行标准化改造,购置安装机械通风、电子测温、环流熏蒸设备;购置安装粮食收储信息化系统。
2.实施烘干设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利用率。我市天气干燥少雨,对烘干设施的需求量相对较小。目前,我市共安装粮食烘干设备8套,日烘干能力2000吨,基本满足需求,因此不宜继续建设烘干设施。根据上级环保部门关于“煤改气”的要求,可以考虑利用扶持资金对现有烘干塔进行接入天然气改造,确保环保达标,避免环保技术不合格导致的资产闲置和损失。
3.稳妥开展粮食代存和粮食银行业务。
一是在粮油加工企业开展粮食代存业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户的存粮越来越少,大多直接购买成品面粉或面制食品。为方便群众生活,引导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粮食代存兑换业务,模式为“两不找”: 农户将粮食存在粮油加工企业,企业不对农户收取粮食保管费,农户也不收取粮食使用费。农户在需要时可以兑换面粉、挂面等品种,也可以按市场价格销售给企业。此举不但可以解决农户的存粮问题,还可以为粮油加工企业提供免费周转粮源,取得双赢效果。
二是在国有粮食企业开展粮食银行业务。从2018年开始,在山东高密国家粮食储备库和高密市地方粮食储备库适度开展粮食银行业务。模式为:企业与农户(或种粮大户、经纪人)确定好收购价格,并签订结算协议。粮食入库后,企业给农户开具实物收据,在当年12月末根据约定价款和利息进行结算。
(三)建设步骤
我市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必须根据省、市粮食局的总体要求,整体启动,同步推进。具体可以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在国有企业、粮油加工龙头企业进行建设,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实施项目建设,力争建成样板工程,为后续建设提供参考经验;第二步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粮食收储企业和为农服务中心进行建设;第三步选择有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经纪人进行建设。整个项目完成后,粮食产后服务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三、开展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因企制宜,实行一企一策。粮食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除了搞好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方案实施外,还要指导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建设方案。建设内容应根据企业需求和服务功能等因素来确定,坚决防止盲目建设和闲置浪费。在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不搞面子工程、不搞大而全、不搞一刀切,力争使项目建成后能够管用实用,发挥出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严格政策规定,灵活使用扶持资金。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重点推进的惠民工程,政策性强,关注度高。为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粮食局应积极沟通协调,在落实国家扶持政策时,建议参照四川省的做法:在保证资金专款专用的同时,对民营粮食企业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减少中间环节,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对国有粮食企业,要按照政府采购要求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规定,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建成廉政阳光工程。
(三)部门协作,实现政策合力和共赢发展。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涉及农业、农机、国土、供销社等多部门。前期全省供销部门建设为农服务中心,粮食产后服务作为其中一环节,建设了部分仓储设施,购买了烘干、清理等设备。为充分发挥项目的效益,提高既有设备设施利用率,建议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可与为农服务中心进行合作,实行技术、信息、设备、仓房共享,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共同发展。加强与农业、农机和国土等部门的协作,争取国家的农机设备补贴、农业生产奖励、农业生产设施用地等扶持政策落实到我市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形成政策合力,减轻项目承建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项目建设提供财政支持。
(四)规范运作,促进粮食产后服务良性发展。成立产后服务中心协会,制定全市统一的产后服务中心管理规范和自律公约,面向社会公布服务承诺、服务项目、服务范围、服务程序、收费标准和收费依据,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各会员良性竞争、诚信经营,提升粮食产后服务水平,促进粮食产后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召开会员座谈会,切磋经营理念,交流市场信息和工作经验,及时为会员提供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