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专题专栏 党建宣传 警钟长鸣

山东广播电台《阳光政务热线》访谈摘录

发布时间:2014-09-23 18:50    阅读量:

 (2014年9月22日上午8:00-9:00)

 

  主持人单亮:欢迎收听我们阳光政务热线的节目。现在坐在我们直播间的嘉宾有,山东省粮食局的局长党组书记杨丽丽。陪同杨局长一起坐在直播间的还有,省粮食局调控处的处长陈庆印,省粮食局储备粮管理处的处长刘萍,省粮食局产业发展处的处长张可谭,省粮食局监督检查处的科长潘峰,和省纪委驻省粮食局纪检组的处级检查员刘国林,同样也欢迎各位的到来。目前,全省17市的粮食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正在收听我们的节目,并且随时都可以与我们直播间联线,大家只要有关粮食的宏观调控、粮食的价格、粮食的收购、存储和代农储粮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抓紧时间拔打我们直播间的电话9600195(或82950541、82950542、82950543)。
  主持人单亮:节目开始,首先让我们关注一下粮食的安全问题。我们都知道,粮食安全在国家经济三大安全中居于首位,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作了新的阐释。下面,首先请杨局长介绍一下有关粮食安全的相关内容。
  省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杨丽丽:各位听众好,很高兴介绍一下粮食工作的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就是要求保障粮食安全,还得靠国内。我们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要吃饭,必须靠我们自己,靠别人是靠不住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最深刻的阐释。“确保产能、适度进口”,就是要稳定粮食生产,严守耕地红线,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物质基础。同时,要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时适度进口部分粮食,平衡国内粮食供求。“科技支撑”,就是要提升粮食的科技含量,不仅是要提高粮食生产环节的科技水平,粮食流通、消费环节同样也需要提升科技水平,提高粮食的利用率。比如,粮食加工环节的过度加工问题,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推广高效低耗新技术,发展既有利于营养健康又节约的新产品,提高粮油加工和转化的利用率。
  作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的首要责任。具体讲,就是要履行好粮食部门“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的基本职责,守好“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两条底线。一方面,我们将积极发挥流通引导生产作用,抓好粮食收购,做到对农民的余粮应收尽收,兜住“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进而稳定粮食产能。另一方面,发挥好流通引导消费的作用,按照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组织好粮源配置,保证正常供应。同时,做好粮食储备吞吐调节,强化粮食库存监管,完善粮食应急供应,加强粮油质量监测监管,守住“吃粮买得到”的底线。
  主持人单亮:今年是改革年,也是贯彻实施中央确立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第一年,据我们了解,省粮食局确定了多项重点工作,请杨局长介绍一下危仓老库改造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内容。
  省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杨丽丽:好,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粮安工程”的内容。“粮安工程”的全称是“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主要内容是:打通粮食物流通道,修复粮食仓储设施,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
  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是“粮安工程”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省粮食局纳入统计范围的粮食仓储企业共有1060户,库区2230个,占地70275亩。省、市两级库容5万吨以上的大型粮食储备库有70多处,仓容500多万吨,17市市本级都至少有一处大型储备粮库,多数县(市、区)有一处中心库区和多处收纳库点。总体看,我省仓储设施条件在全国是比较好的。但部分县的基层收纳库条件差一些,有的老旧破损严重,急需维修改造。按照总体平衡、试点先行的原则,去年,省粮食局与省财政厅联合下达了2013年县域粮仓重点维修改造计划,在全省1个市、34个县(区)开展试点工作,下达维修改造任务100万吨,总投资1.67亿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1.26亿元。目前,各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已进入项目验收阶段。今明两年,全省计划投资近9亿元,维修改造仓容500多万吨,基本消灭危仓老库。
  粮食应急供应体系是政府实施市场调控,确保突发状态下粮油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国家要求,每个乡镇、街道(社区)至少要有1个粮食应急供应点,城市人口集中的社区,每3万人至少要有1个粮食应急供应点。去年,省粮食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就我省的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作出了专门安排部署。今年,各级粮食部门大力调整优化充实应急供应网点,扩大覆盖范围,目前,全省已认定粮油应急供应网点2732个,应急加工企业374个,基本实现了供应网点城乡全面覆盖。
  主持人单亮:国家十分重视粮食节约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请杨局长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省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杨丽丽:抓好粮食在各环节的节约减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就高达700亿斤以上,餐桌浪费食物价值2000多亿元,这个数字是相当大的。省粮食局专门就农户储粮环节的损失做过一个调查,用传统储粮方式,农户储粮的损失率在6.5%左右,全省农户年损失粮食30亿斤,按我省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数据,全省人均年消费粮食330斤计算,农户储粮损失相当于近千万人一年的口粮,让人触目惊心。可以说,节约粮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
  中央和省里十分重视粮食节约工作。去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今年,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推行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减少各环节粮食损失浪费、推进食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对节粮工作提出要求。特别要求“增强全社会节粮意识,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推广节粮减损设施和技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通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实施意见》,国家粮食局印发了《关于大力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的通知》。作为粮食部门来讲,就是要贯彻好、落实好这些文件要求,抓好粮食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节粮减损工作,引导全社会树立爱粮节粮意识,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蔚然成风。
  近几年,省粮食局不断加大爱粮节粮工作力度,要求全省各级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带头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活动。比如,刚才提到的农户储粮损失问题,我们已连续多年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不少市县把这些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在助农节粮减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6月,省粮食局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共同举办主题报告会,发出“节约粮食、反食品浪费”的社会倡议。今年,我们把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爱粮节粮意识列为全省粮食工作重点。5月,省粮食局与东营粮食局联合举办了以“科学食粮,健康圆梦”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10月,我们还将联合有关部门在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以“节约一粒粮,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爱粮节粮系列活动,强化全社会对粮食安全形势的认识,增强公民科学食粮、自觉节粮意识。
  主持人单亮:今年我省夏粮再获丰收,我们知道,收购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粮食局的一项重要工作,听众朋友也很关心,请陈处长介绍一下今年我省夏粮收购的总体情况,有什么特点。
  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陈庆印:我省夏粮以小麦为主,今年再获丰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夏粮收购工作,及时转发国家《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对夏粮收购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要求各级粮食部门把搞好夏粮收购作为当前粮食工作中心任务,把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早收粮,多收粮,为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打下良好基础。截至9月15日,全省累计收购小麦875万吨,同比增加8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收购237万吨,同比增加35万吨;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收购638万吨,同比增加51万吨。
  总的来看,我省的夏粮收购进展较快,市场秩序良好,与往年相比,有几个新特点。一是新麦质量好于去年。夏收前,省粮食局组织16市78个主产县,以田间采样预测质量的方法,扦取了228个新小麦样品,从检测结果看,今年的小麦质量明显好于去年,大部分在二等以上,一等小麦增加了31.3%,等级状况西部市县相对较好,个别市不完善粒检出破损粒、生芽粒,主要是与机械收获和收获季节雨水多有关,但总体影响不大。二是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稳定。新麦上市之初,全省农户出售小麦价格基本稳定在1.20元/斤,购销企业小麦收购价格稳定在1.21元/斤。6月中旬,上涨0.01-0.02元/斤,6月底,全省农户出售小麦价格稳定在1.21元/斤,购销企业小麦收购价格稳定在1.22元/斤。7月份,全省农户出售小麦价格维持在1.24元/斤,购销企业小麦收购价格维持在1.25元/斤。8月份,小麦收购价格持续上涨,比7月份上涨0.02-0.03元/斤,保持了较高涨幅。截至9月16日,全省农户出售小麦价格基本稳定在1.27元/斤,购销企业小麦收购价格稳定在1.28元/斤。三是收购进度快、收购总量多。今年新麦上市以来,由于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全省仅有枣庄市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截至8月底,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3.22万吨。全省小麦收购进度和总量与去年相比,均增长较快,总量增幅达15%。主要原因是小麦质量好,产量高,小麦收获期比去年提前5-7天,进入收购季节以来,新麦市场购销较为活跃,收购价格一路走高。
  主持人单亮:为做好今年夏粮收购工作,粮食部门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陈庆印:夏粮收购,是稳定省内粮源、确保我省粮食安全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今年,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推进这项工作的。一是提早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夏粮收购工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对夏粮收购工作作出部署。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同志专门听取了省粮食局工作汇报,对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市采取下发通知、召开会议等形式,安排部署夏粮收购工作,普遍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夏粮收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收购工作方案,密切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工作。二是做好组织准备。夏粮收购前,各地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全方位的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各收购点对收购人员进行了政策及业务技能培训,全力腾仓并库,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收储能力,校验计量工具,维修清理输送机等设备,共腾空仓容990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558万吨。同时,加强夏粮收购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粮食机械、运输车辆、用电防火等方面的安全生产措施,严防生产事故发生。三是落实收购资金。6月15日部分市开秤收粮后,省粮食局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夏粮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农发行山东分行共认定夏粮收购资格贷款企业459家,同比增53家,筹措夏粮收购资金260亿元,比去年增加80亿元。四是加强监督检查。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省政府派出9个工作组,对夏粮收购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省粮食局会同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了《2014年夏粮收购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以检查促收购,保护粮农利益,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了夏粮收购市场秩序。
  主持人单亮:目前,我省就要进入秋收季节,请陈处长介绍一下今年我省秋粮生产情况和相关政策。
  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陈庆印:据初步预测,我省今年秋粮播种面积5547万亩,同比增加114万亩,增幅2.1%。预计秋粮产量2340万吨,同比增加23万吨,增幅1%。预计玉米产量1990万吨,同比增加23万吨,增幅1.2%。预计商品量1400万吨。当前,全省玉米生产情况总体较好。夏玉米播种期间墒情适宜,播种面积有所扩大,播种质量较高。出苗后虽遇到持续干旱,对玉米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抗旱和后期降雨影响下,旱情在后期逐步缓解,至8月上旬,全省旱情基本解除。鲁西玉米主产区前期旱灾相对较轻,水浇地特别是高产创建田长势良好。后期如无大的自然灾害,全省玉米总产有望高于去年。秋粮政策方面。去年国家在东北等部分主产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今年的秋粮收购政策国家尚未确定,但估计不会有大的变化。
  主持人单亮: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对于百姓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请陈处长介绍一下当前粮食市场形势和我省的粮食市场价格情况。
  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陈庆印:粮食市场形势是一个比较大的命题,现在粮食流通市场是全面开放的,影响的因素很多,在这里,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基本判断。从国际看,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014年8月份全球农产品供需报告,预计全球2014/2015年度谷物产量24.6125亿吨,消费量24.42亿吨,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在预期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和各国粮食储备增加双重因素影响下,目前国际粮价处于较低水平。但从长远看,在自然灾害频发、人口持续增长、生物能源过度开发和发达国家及其垄断集团的投机等因素影响下,国际粮食市场仍将呈波动状态,对国内的传导效应也日益增强。从国内省内看,今年全国夏粮再获丰收,市场粮源充裕,能够基本满足需求。刚才我也介绍了我省的夏粮情况,总体看,还是比较不错的。在抓好夏粮收购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国家东北粳稻运输补贴政策,引进了部分东北稻谷,大力腾仓并库,争取国家政策性粮食移库山东,同时,加强黑龙江等省的产销合作,进一步优化了省内粮食品种,可以说,确保省内粮食市场供应的物质基础还是比较牢固的。从价格方面看,根据省粮食局在全省17市设立的800个粮油价格监测点的监测数据,9月16日,全省小麦平均收购价1.28元/斤,与年初基本持平;玉米平均收购价1.30元/斤,较年初上涨0.20元/斤;特一等面粉平均出厂价1.62元/斤,较年初降低0.03元/斤;晚粳米零售价2.52元/斤,较年初上涨0.15元/斤;豆油平均零售价4.8元/斤,较年初上涨0.30元/斤;花生油平均零售价11.06元/斤,较年初上涨0.06元/斤。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尽管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有波动,但总体上还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出现大涨大落的现象。随着小麦集中收购期结束和新玉米的上市,预计小麦价格将稳中略升,玉米价格将有小幅回落。
  主持人单亮:这几年,粮食局一直在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作,种粮农民关注关心的比较多,请刘处长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省粮食局储备粮管理处处长刘萍:在这里我想先说说粮食部门为什么要推进这项工作,我省是粮食生产大省,种粮农民多有储存粮食的习惯,由于农户储粮多数沿用传统方式,储粮设施简陋,鼠吃雀食虫蚀发霉现象严重,据省粮食局调查,全省的农户储粮损失率为6.5%,每年农户储粮损失30亿斤左右。为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减少产后损失,我们按照国家的要求,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建设。建设内容主要是通过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户购买使用新型储粮示范仓,并对农民进行科学储粮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储粮仓的利用率。新型粮仓选用国家粮食局核准颁布的JSBZ-015型彩钢板组合仓,粮仓高1.47米,直径1.1米,设计仓容1000公斤。粮食部门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粮仓材料和加工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制作,确保发到农户的每个粮仓都是合格产品。农户科学储粮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各级政府给予补贴,农户自行承担一部分,从近几年看,农户承担资金一般在100元左右。
  目前,全省已累计投资2.6亿元,16个市106个县(市、区)发展农户科学储粮示范户63万户,占到种粮农户总数的4%。从实际使用效果看,示范仓储粮减损效果显著,年平均损失率降低到1.5%,比传统方式储粮损失率降低5个百分点。使用统一发放的示范仓储粮,全省63万农户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3万多吨,按当前市值计算近8000万元。而且使用新型储粮仓,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粮食品质基本不变,从源头上确保了食品安全。
  今年,全省新下达建设计划9万户,主要面向粮食主产区、沂蒙老区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地区,我们正在协调有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地方配套资金比例,争取将这项惠农政策落到最需要的地方。此外,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省粮食局正在开展种粮大户储粮需求情况调研,待条件成熟时我们将启动大农户科学储粮试点工作,为种粮大户储粮提供仓储设备及技术支持,扩大粮食产后减损的覆盖面。
  主持人单亮:现在离节目结束还有一分钟,请杨局长简单与听众朋友们再交流一两句。
  省粮食局局长党组书记杨丽丽:好的,我在这里表个态吧,我们粮食部门一定认真履行职责,以良好的服务能力、服务态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中共山东省纪委驻省粮食局纪检组刘国林)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