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业务频道

当前我省夏粮产购及收购市场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3-07-04 11:34   阅读量:

    当前全省17个市全部开秤收粮,收购工作进展顺利。截至7月1日,全省收购小麦243.93万吨,同比增加3.72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84.32万吨,同比减少38.75万吨,占总量的34.57%;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59.61万吨,同比增加35.03万吨,占总量的65.43%。17市中,收购数量过20万吨的有菏泽38.26万吨,烟台28.2万吨,德州27.93万吨,济宁26.39万吨。全省尚未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一、 小麦生产情况
    1、我省小麦生产质量情况。5月初省粮食局调查显示,今年我省小麦播种面积5493万亩,同比增加54万亩,增幅1%;单产806斤/亩,同比增加4斤/亩,增幅0.5%;总产442亿斤,同比增加6亿斤,增幅1.4%。但5月中下旬至6月初,全省阶段性大雨降温天气导致部分地区小麦出现倒伏,严重者可达40%-50%,对小麦产量质量造成较大影响。据电话调度了解,菏泽、泰安、济宁、东营受影响较大。济宁市单产约在830斤/亩;泰安市单产750斤/亩;枣庄市单产在790-800斤/亩之间;德州市单产在852斤/亩;菏泽市单产700斤/亩;临沂单产800斤/亩左右,单产均比去年下降,而且籽粒不饱满,总体质量不如去年,三等小麦居多,也有部分等外小麦,如临沂容重750-760克/升的占60%左右。据统计部门预计,今年夏粮播种面积增50万亩,单产减少,总产约增10万吨。虽然后期由于天气因素,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但今年仍将是个丰收年。
    2、周边省小麦生产质量情况。据国家粮食局及中华粮网资料,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小麦生产和质量情况受天气影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5月底的降雨导致豫南地区受灾严重,出芽及萌动情况普遍,特别是产量占河南省比重较高的驻马店地区,减产幅度较大;河北由于受持续降雨影响,小麦籽粒干瘪,容重低,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市以三等麦居多,质量普遍不如去年;江苏在倒春寒和干旱的影响下,小麦亩穗数、穗粒数比去年略减,徐州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小麦产量占到江苏全省总产量的近1/4,单产在700-800斤左右,总产有所下降;安徽受降雨影响,局部小麦出现发芽和萌动,主要集中在阜阳地区,4月份的低温对部分小麦的生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我省夏粮收购情况
    1、小麦收购价格。据全省33个粮价监测点显示,今年我省小麦收购价格总体上保持高位稳定运行。具体来看,1-2月份受春节面粉消费需求旺盛的影响,小麦收购均价呈上涨趋势,2月19日达到1.28元/斤的最高水平,较年初上涨1.6%。进入3月后,面粉需求减弱,国家加大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投放力度,加之小麦生产形势利好,小麦收购价开始小幅下跌。6月4日,全省小麦收购均价为1.25/斤,较年初下跌0.024元/斤。新麦上市后,小麦收购价格出现季节性下降,全省小麦收购均价在1.14-1.15元/斤之间,菏泽、枣庄等地到农村一级市场收购1.10元/斤左右。随着夏粮收购的全面展开,新小麦收购价格稳步回升,截至7月2日,全省小麦收购均价达到1.19元/斤,预计后期小麦价格将保持稳中上升态势,优质麦上升空间可能更大一些,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可能性很小。
    2、当前夏粮收购呈现新特点。一是收购价格稳步上涨。6月15日新麦上市之初,枣庄、济宁、菏泽等地开秤价在1.08-1.12元/斤,6月20日之后,随着新麦大量上市,粮食经纪人收购全面启动,收购价格1.12-1.15元/斤,储备库收购价1.18-1.20元/斤。二是储备和面粉加工企业是当前收购主体。去年下半年我省小麦价格大幅度上涨,多数储备企业轮出小麦价格在1.25元/斤以上,今年新麦上市后,为锁定利润,储备粮企业积极入市收购补库。大的面粉加工企业流动资金充裕,也积极入市收购补充库存。三是农民惜售心理加重。从生产成本看,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导致小麦生产成本上涨较快,农户对新麦售价的心理预期增高。四是优质小麦价格后期看涨空间增大。今年降雨成为新麦品质的分水岭,不同质量之间小麦价格差别明显,特别是降雨造成部分南方省份芽麦比例较高,小麦的品质下降,市场收购价格也明显不同,预计后期优质小麦价格看涨空间增大。
    三、下步夏粮收购形势分析
    下一步小麦收购形势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
    (一)国家政策形成价格支撑。一是托市收购政策。从2006年国家执行小麦最低收购价以来,小麦最低收购价从0.69元/斤(红小麦)上涨到1.12元/斤(三等麦),年均增长7.27%,特别是今年与去年相比涨幅达到10%。从这个趋势来看,粮价上涨空间大,下跌可能性小。特别在启动预案的年份,新小麦集中收购普遍在6 月中旬至9 月中旬前后完成。后期随着市场流通粮源减少,消费需求进入旺季,加之国家秋冬种前公布明年小麦托市价格等因素支撑,综合形成小麦价格上涨支撑力。二是小麦竞价销售政策。近些年,国家拍卖底价已成为市场价格的重要风向标。去年底,国家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继续提高政策性小麦竞拍底价,托市小麦达到1.12 元/斤,已与今年托市价格持平。
    (二)种粮成本推动粮价逐步上涨。近几年,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纷纷上涨,小麦亩均生产成本每年上涨比例超过10%,为保证种植效益,农民需要市场价格上升来弥补种粮成本上升。同时,农户收入呈多元化,卖粮不再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低价不卖、持粮待价而沽将有效支撑小麦市场价格。
    (三)供求区域偏紧刺激粮价。目前,我省小麦产量增幅不大,政策性小麦库存减少较多,市场上流通粮源减少,而我省作为小麦加工转化大省,年加工转化小麦近400亿斤,产销区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小麦市场总体呈现阶段性、区域性供需偏紧的局面,从而形成小麦价格上涨的支持因素。
    (四)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原料减少导致价格不会大涨。2011年6月份至2012年10月份,小麦价格低于玉米价格,饲料企业调整配方,采购小麦作为饲料原料,饲用小麦增幅超过产量增幅。据我省调查,2011年全省饲料用小麦40亿斤,2012年全省饲料用小麦超过100亿斤。自2012年10月,小麦价格超过玉米价格后,小麦用作饲料量明显减少,饲用麦需求量大幅下降,小麦比价优势降低饲企采购积极性,饲用小麦对麦价的拉动力明显下降。
    (五)新陈小麦差价缩小导致小麦价格逐渐趋稳。新粮上市之初,陈麦收购价格在1.24元/斤左右,新麦收购价格1.10-1.14元/斤之间,新陈小麦价差较大,在0.10-0.14元/斤之间。随着时间推移,新陈小麦差价不断缩小,逐渐接近正常水平,在0.03-0.04元/斤之间。新陈小麦价差的逐渐缩小致小麦价格逐渐趋稳。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