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市场信息

购销心理悄然变化 新麦价格涨势放缓

发布时间:2013-07-12 10:04    阅读量:

  受采购动力减弱影响,主产区新麦收购价格涨势放缓。农户惜售心态将有所减弱,引发一轮“卖粮潮”,这将使新麦市场价格出现阶段性调整,为市场主体采购粮源带来机会。
  近期随着主产区新麦收购价格明显上涨,小麦市场的多空影响因素也发生转换,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预案相继停止,购销主体心理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采购主体的谨慎心态明显增强,“卖方”市场氛围渐退。
  新麦收购量价不同步
  据统计,截至6月30日,江苏、河南等10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2554.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15.2万吨。主产区新麦收购价格在经历上市初期的短暂低调后,在“卖方”市场氛围所引发的心理预期下,麦价快速攀升。
  截至目前,河南、河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普通小麦收购价大部分在2400~2500元/吨,优质小麦收购价为2600~2730元/吨,其中河北衡水深州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新麦收购价2520元/吨;江苏、安徽等地小麦收购价也在2280~2360元/吨,其中江苏兴化地区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新产红小麦收购价在2440元/吨左右。
  新麦收购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是农户惜售心态增强以及市场主体粮源采购难度加大,新麦收购数量并未随收购价格的快速上涨出现明显增加,高位运行的新麦价格使得其阶段性蕴藏的市场风险加大,超出市场收购主体的承受心理,新麦收购市场“有价无量”引发市场主体的担忧,部分用粮企业面对短期内快速上涨的麦价谨慎观望心态增强,新麦采购动力明显减弱。
  托市收购量明显减少
  由于主产区新麦收购价格普遍高于托市收购价,使得今年较上年提前近半个月启动的托市收购预案提早结束,托市收购量较上年大幅减少。据统计,截至7月5日,安徽自6月5日正式启动托市收购以来,小麦托市收购量290.39万吨;江苏托市收购量也较去年减少,山东及河北未启动托市收购预案。
  2012年小麦托市收购预案9月4日全面停止,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6省累计收购托市小麦2335万吨。其中,江苏532万吨 ,占产量的53.7%;安徽418万吨,占比36%;河北77万吨,占比6%;山东177万吨,占比8.2%;河南981万吨,占比31%;湖北140万吨 ,占比39.1%。主产区托市收购预案逐步停止,将使新麦采购动力明显减弱,小麦价格上涨势头会有所减弱,市场主体收购心理会变得相对谨慎。
  小麦期价上涨明显
  由于主产区新麦受天气影响质量下降,国内优质小麦供需格局偏紧,这也推升了优质小麦的收购价格,提高了市场主体的看涨预期,国内加大优质小麦进口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其供需偏紧的格局,进口需求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优质小麦供应进一步吃紧,导致MGE春小麦以及KCBT硬红冬小麦价格上涨。
  美国农业部近期表示,美国私人出口商向中国出售了36万吨软红冬小麦,2013/2014年度交货。这是自4月15日政府宣布对华销售48万吨小麦以来的最大一笔生意。我国近期买入6船约30万吨新作澳大利亚低蛋白标准小麦,船期为1月,我国进口商还在一直关注加拿大小麦。
  受国内优质小麦供需偏紧以及现货价格上涨提振,国内小麦期货市场近期走势与国际小麦期价截然相反。
  截至7月8日,强麦1401合约期价报收于2754元/吨,较6月底上涨0.73%,其间最高价2772元/吨,创下自2011年11月4日以来的新高。据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服务中心发布的最新参赞报告预计,今年中国小麦产量将减少260万吨,为1.18亿吨;2013/2014年度中国的小麦进口量将达到400万吨。
  上涨动力短时减弱
  主产区新麦市场收购价格快速上涨,引发多空影响因素发生转换,主产区托市收购预案的停止以及市场主体采购谨慎观望心态的增强,使得新麦的市场采购动力明显减弱,新麦“卖方”市场氛围渐退,麦价上涨动力短时减弱,购销双方的心理或将发生阶段性转换,尤其是农户的惜售心态将有所减弱,引发一轮“卖粮潮”,这将使得新麦市场价格承压出现阶段性的调整,这也为市场主体采购粮源带来机会。
  因目前麦市加工需求正处于季节性淡季,终端需求对国内小麦市场供给所带来的压力尚未显现,后期随着终端需求逐步好转,麦市的供需博弈将愈加激烈,其市场行情走势的阶段性调整难改后期上涨格局。
  临储玉米收购价上提,也为市场主体对后期2014年产新麦收购价上提空间预期增强。后期建议密切关注主产区购销主体心理转换、国内进口小麦力度以及玉米市场行情走势。
 

(来源:中国粮油网)

分享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