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央视某综艺节目有这样一个答题环节:请嘉宾坐在一头假牛身上答题,答对了绿灯亮顺利过关,答错了红灯亮牛剧烈摆动,嘉宾坚持不住就会被掀下来。有一期节目,嘉宾答了一道题后,主持人没有立即宣布结果,而是提醒嘉宾再考虑一下有没有别的答案。在主持人的提示下,该嘉宾又给出了一个答案,结果红灯亮,嘉宾被掀翻于地。面对如此场景,主持人得意洋洋,反问嘉宾:“你为什么不坚守开初的念想呢?”
日前,观看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忏悔实录》,看到四位“厅官”因挡不住贪腐的欲念和诱惑而落马。在他们忏悔的话语中,都有这样的意思:当初,他们都是满腔热血、一身正气,决心清正廉洁,为党为人民好好工作。可惜后来,没有守住当初的诺言,蜕变成为人民的罪人。听到这些忏悔的话,突然,就想起了曾经看过的那个综艺节目,就想起了主持人的那句话:“你为什么不坚守开初的念想呢?”
好一个“坚守开初的念想”!一般来说,“开初的念想”是纯真的,你看《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开初的念想”是高远的,你比如进入学校之初,学子立下的大都是鸿鹄之志,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开初的念想”是忠贞的,你比如热恋的情人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开初的念想”是忠诚的,你比如我们入党宣誓说:“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开初的念想”是组织认可人民信任的,你听听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对新当选领导人演讲给予的热烈掌声。总之,“开初的念想”是值得珍惜、值得坚守的,我们随便就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来证明。
坚守“开初的念想”是一个“本我”与“非我”斗争的过程。因为,人的发展是在自我心灵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斗争中进行的,正确的“念想”(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进“本我”的改善和进步,错误的“念想”则将“本我”扭曲蜕变而为“非我”。人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本我”能否战胜“非我”。韩国现任总统朴槿惠也认为:“所谓人生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一切莫过于此。对战胜了自己的人来讲,其他的人都不是竞争对手。”“战胜自己”就是战胜“非我”。
坚守“开初的念想”,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正如屈原所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斗,树立了一个又一个与日月同辉的标杆。在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这样的典型。《西游记》中的唐僧,受唐王之托前去西天取经,这是他“开初的念想”。路上的经历,大家都非常熟悉,一般认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其实,在“九九八十一难”中,不乏功名利禄、美食美色的诱惑和胁迫,如同毛泽东所说的“糖衣炮弹”的攻击。面对种种灾难和诱惑,唐僧身正心正,坚守住“开初的念想”,最终,取回真经,修成正果。想想《忏悔实录》中的那些人,想想从我们队伍中清除的那些腐败分子,是否可以多看看《西游记》,围绕“坚守开初的念想”来想想唐僧,想想自己呢?
“开初的念想”值得坚守,应该坚守。“开初的念想”在综艺节目环境语境中主要的意思当是“不受诱惑的正确的判断和回答”。在综艺节目的舞台上,如果不坚守“开初的念想”,也就是从(道具)牛身上摔下来,博得观众一阵大笑,对于娱乐,还是有意义的。而在人生的舞台上,不坚守“开初的念想”,远远不是从(道具)牛身上摔下来那么简单!固然,人非圣贤,在“本我”与“非我”的斗争过程中,出现一些有悖“开初念想”的“念想”,也是正常的,可怕的是,出现偏差而“不觉”、“不转”——《菜根谭》里有这样一段话:“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劝莫轻易放过。”四川省省长魏宏说得好:“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因为什么出发;不能因为看得太多,而忘了为什么要坚守。”
(责任编辑:于洁秋)———— 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