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涨价粮源偏紧 临储麦遭热捧
摘要:近期受主产区市场粮源流通偏紧及新麦收购成本增加等因素提振,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成交情况明显好转,随着临储小麦库存数量的降低,其后期对市场的有效供给能力将下降。 一、流通市场粮源偏紧采购难度及成本增加 自8月底在终端消费需求渐趋好转的提振下,面粉加工企业的小麦采购意愿增强,但因品质较好的国储小麦投放量不足,且农民和中间贸易商囤积待涨,导致国内小麦流通市场在需求抬升的挤压下粮源偏紧,用粮企业的小麦采购难度以及采购成本增加。目前北方麦区方面,河南、河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普通小麦面粉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大部分在2460-2710元/吨,其中河北衡水深州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新麦收购价2710元/吨(水分12.5%,容重770g/L左右,不完善粒3%以内);北方麦区优质小麦收购价格在2620-2770元/吨,其中山东济宁地区济南17收购价2770元/吨。南方麦区方面,安徽等地质量偏差的小麦收购价在2280-2340元/斤,普通小麦收购价在2460-2480元/吨;江苏北部地区受山东等主产区粮食贸易商采购提振,小麦价格处于高位,其中淮安地区优质小麦9023船板价2540元/吨;宿迁宿城地区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白小麦挂牌收购价2580元/吨。 从主产区新麦收购进度情况来看,新麦收购数量减少也反映出市场流通可收购粮源减少,收购难度较大。从主产区月度收购情况来看,6月份收购量2554.9万吨,7月份收购量1675.2万吨,8月份收购量704.1万吨,9月1日-20日收购量349.1万吨;从10日收购进度来看,自8月20日至今分别为218.2万吨、242.9万吨、106.2万吨。中秋节过后,面粉的订单有所减少,一定程度上抑制面粉加工企业小麦采购积极性,但在国内面粉消费整体步入传统旺季的情况下,其后期仍具有较大的采购需求。粮食贸易商的售粮力度与面粉加工企业的采购力度之间的博弈情况将影响小麦市场的阶段性流通格局。 二、临储小麦遭热捧成交量价改观 国内主产区新麦采购成本及采购难度加大,使得用粮企业为满足加工需求将采购目光转向前期成交较为清淡的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而为了保证粮源的供给性,河南市场自8月28日将2012年产临储小麦投放市场,成交情况持续火爆。截至目前江苏、山东、河北、安徽等主产区临储小麦所剩粮源不多,江苏地区7月10日已投放完毕,山东地区8月21日后未有临储小麦投放市场,河北地区自8月份开始未有临储小麦投放市场。目前国家临储小麦虽目前仍有一定的数量,但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小麦库存分布区域性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制约其粮源市场的供给性。 自8月中下旬以来,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市场受采购需求增加等因素提振,其成交情况逐步改观,受主产区临储小麦库存数量下降影响,临储小麦投放量呈现下降态势,但成交情况却明显好转,尤其是成交量。从表1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自8月下旬国家临储小麦成交均价整体处于2266-2295元/吨,而成交量自8月21日的28.6万吨,至9月25日攀升至84.4万吨,创下自今年4月中旬以来的新高。河南市场受2012年产临储小麦投放市场提振,其成交情况改观明显,9月25日河南市场成交量56.88万吨,创下今年1月16日以来的新高;部分面粉加工企业也开始竞拍2010年产小麦,以补充库存,近几期2010年产小麦成交量明显提升。 三、供需格局难有改观下临储麦成交延续好转 在国内小麦流通市场供需格局未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用粮主体为补充库存,仍会将部分采购需求转向临储小麦拍卖市场,临储小麦成交情况仍将延续前几期成交好转的格局;但由于临储小麦主要集中在河南地区,这也影响其后期的成交情况。后期建议关注新麦流通市场供需变化以及其行情走势情况。
(来源:中国粮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