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业务频道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

发布时间:2012-10-17 14:48   阅读量: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的首位,我国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达500万人,占死亡人口总数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40%造成重度残疾。心脑血管疾病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高秀敏、古月、馬季、侯耀文等这些名人都因心脑血管疾病离我们远去,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例,如-------向熙荣等。
  人体是一个以血液循环为主要方式的循环系统。如果这个系统的血液循环畅通无阻,人体会很健康。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就会造成疾病和一些症状表现(征兆)。人体是一个遍布血管的网状体,人体各组织所需营养是通过血液循环送达的。在人体内,血液就像甘露,起着滋养、滋润人体各个组织及功能的作用;又像机器里的润滑油,在各组织与组织之间,起润滑防磨损的作用。任何组织缺少血液的滋养、滋润,很快就会衰竭、枯萎;任何组织及功能缺少润滑,就会一个劲地磨损,并最终被磨损坏。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是人所共知的。比如一个人受伤后,作为一种急救措施,需要先用绷带将伤口组织扎上。但又不能扎的太紧;如果扎得太紧,伤口组织得不到供血,很快就会坏死。当一个人的体内血液流失量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生命构成威胁。其实,像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糖尿病、癌症、颈椎病、腰肌劳损、胃肠炎、关节炎、前列腺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其形成原因与表现症状,无一不与血液循环障碍或供血不足有关;先由血液循环障碍或供血不足引起,后因血液循环障碍或供血不足加重。而改变了血液循环障碍或供血不足的状况,就是祛除这些疾病的根本方法。中医学有一个著名而又浅显的理论,叫做'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这样一句简单朴素的话中,却揭示了一个强有力的真理,就是只要保持人体内血液循环畅通无阻,人体健康就有保证。我们可以通过人为主观因素的各种方法,保持或恢复这个循环系统的血液循环畅通无阻。让血液循环按照我们要求的方式,集中到达、并通过要它去的组织,起到滋养劳损、疏通淤积,进而祛除疾病的作用。例如如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脏腑动力、加快新陈代谢等等作用。其措施是锻炼、休养身心、增加理论学习和提高认识等关系,运用营养食品滋补、滋养肌体,及运用养神、养心和科学运动等方法,血液循环才能到达各人体组织,起到'养、防、治'的作用;不能盲目乱治、乱防乱养一气,不仅没有作用,还会给相关组织造成新的紧张、疲劳、血液循环障碍、及供血不足的状况,形成新的劳损、淤积等损坏。如果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就可以迅速改变这些组织紧张、疲劳、及供血不足的状况,并且最终彻底祛除劳损、淤积。因此,科学治疗、锻炼、养生很重要。治疗是对人体的疾病进行康复;锻炼是对相关人体组织及功能、乃至整个人体健康状况的加强和提高;养生是对相关人体组织及功能、乃至整个人体健康状况的巩固和储备。如果只'练'不'养',不讲究血液循环,就起不到'练'的作用;只'养'不'练',血液循环不能通达患处,同样起不到'养'的作用。
  血脂异常及其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沉默杀手, 得知自己有冠心病、高血压,不少人会紧张;可听说自己血脂高,很多人都不当回事。实际上,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心梗和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血脂异常人群已达到1.6亿,血脂控制达标率仅为26.5%,高胆固醇血症没有任何症状,血脂检查项目比较复杂,普通人不易了解,有的人即使知道自己血脂高也不治疗,很多病人直到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塞时,才发现自己有高胆固醇血症;还有的病人在装上支架,或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才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坚持降胆固醇治疗和预防。
   脑血管疾病分为两大类,一是出血性,如脑溢血;另一类是缺血性,如脑血栓、脑梗塞。令人担忧的是,在高压力和快节奏时代,脑血管疾病的年发病率已经达到千分之二。 
  脑血管病发病时间,脑梗塞清晨6~7时多发,脑出血发病以上午9~10时最多,了解脑血管病的时间规律,便于指导用药,提高防治水平,尽量避免危险因素,而脑血管患者就诊率还不到一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运动,少吃高盐食物等,可以积极有效预防脑血管病发生。因病死亡的我国居民中脑血管病患者占1/4,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吃的越来越精细,但居民运动量减少,乘车和办公室呆的时间更长,患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不断增多,发病率也朝着年轻化方向发展。很多脑血管疾病通过正规治疗,是完全能治愈的。
  如何更早发现脑血管病问题,早期脑血管病症状主要有: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4.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上述脑血管病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早期症状出现,就是中老年人中风警报,要特别警惕。此时,应让病人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应在病人平卧的情况下送医院诊治。
   我国冠心病患者超过1000万,卫生部统计,近16年来,城市冠心病病死率增加了2.5倍。冠心病患者逐年增多,一些人患上了隐秘性心脏病,在不知道患病的情况下,还以为自己身体健康,一旦发病措手不及。 

  如何更早发现心脏问题
  症状往往是诊断疾病的先导,疲劳: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
  疼痛: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的病人均可感到胸部疼痛。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心绞痛往往以劳累、激动、饱餐为诱因突然发作,疼痛部位多在胸部正中,有压迫、灼热或挤压感(胸部似被绳子捆紧样地难受),甚至是一种濒临死亡的窒息感,有的可放散在左肩、背及左上臂内侧。疼痛持续时间短,3—5分钟消失,最长不超过20分钟。
  气短:气短是心脏病常见症状。最显著特点是劳力性气短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劳力气短就是气短与活动有关。心脏病  人常说,我上二层楼都心慌、憋气,受不了;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夜间睡卧不平,有时从梦中憋醒,端坐且喘息一会儿方可缓解。

  心绞痛
  症状初发时,首先要保持安静。若痛感持续10分钟不缓解时,要叫救护车。
  1.先解松领带、皮带、钮扣等。
  2.让病人坐下,等待阵痛过去。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当,并安抚病人,使其精神稳定下来。
  复发时,可以服常备药:
  1.将医生配给的硝酸甘油药含在舌头下面(勿要吞服),约3-4分钟起效。
  2.若服药无效,要怀疑心肌梗塞可能,马上叫救护车送医院。
  心绞痛病人随身常备解痉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心肌梗塞
  症状:如果胸前压迫样疼痛,并放射到双臂颈及下颌;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焦虑恐惧;眩晕;恶心呕吐;大汗;口唇甲床苍白或紫绀;皮肤苍白青紫及意识丧失等。
  碰到心肌梗塞病人时,叫救护车,解松衣服,让病人保持半坐位或病人感到最舒服的体位,并保持绝对安静,让病人先含硝酸甘油(如果是心绞痛发作,5分钟之内可缓解),剧烈疼痛持续,放射到左腕、左手背部,脸色苍白,脉搏紊乱,是非常危险的。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很高,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所以必须送医院ICU病房抢救。(有多次发作,口含硝酸甘油缓解,若这次发作,硝酸甘油无效或者比较肯定地是心肌梗塞时,应1分钟也不耽误,立即送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
  如果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要进行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利用心肺复苏术维护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不致缺氧而坏死。

  心肺复苏分三步
  一步
  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将头部后仰,去掉假牙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步
  口对口吹气(一手捏住病人的鼻孔),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钟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吹气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同时观察病人气道是否畅通,胸腔是否被吹起)
  三步
  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胸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4厘米至5厘米(小儿为1厘米至2厘米),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
  二步、三步骤应同时进行,按压30次之后做两次人工呼吸,通常一个抢救周期为三轮,也就是按压90次、人工呼吸6次。经过30分钟的抢救,若病人瞳孔由大变小,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复苏成功。
  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有医务人员到场;心肺复苏术持续一小时之后,伤者瞳孔散大固定,心脏跳动、呼吸不恢复,表示脑及心脏死亡。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